为传承红色基因,激活乡村发展动能,7月1日至7月4日,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庐镇红韵实践队前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和平村,开展了一场探寻和平村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路径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日,实践团队抵达和平村,与当地负责人会面。上午,团队参与了村委会每周例会,了解到和平村的村庄发展规划及防汛、人居环境治理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切实感受到当地基层治理的务实作风。下午,团队首先拜访了当地手工艺人沈仕训师傅,在近距离观摩传统盘香与手工挂面制作技艺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和平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蓬勃活力。随后,团队探访了唐家大宅院与冯氏祠堂,斑驳墙面上的毛主席语录和黄埔军校家族记录,让成员感悟到红色历史与家族文脉的厚重。
7月2日,实践团队聚焦当地产业与人文景观探索。在临水玉泉大别山洞藏酒庄,成员们深切体会到“华东藏酒第一洞”的魅力所在,对其洞藏酒窖与文旅融合的产业模式赞叹不已。途中,讲解员介绍了棠岭手工挂面、山茶油、高山有机水稻等多种当地特色产品,进一步加深了团队对当地产业状况的了解。离开酒庄,团队便前往庐镇乡敬老院慰问老人,以陪伴传递温暖。最后,成员来到安菜烈士墓园,聆听57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与守墓人胡世祥的故事,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的可贵。
7月3日,实践团队深入和平村自然与历史腹地。安菜百丈崖瀑布气势磅礴,通关桥天然奇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随后,团队前往方氏宗祠,这座宗祠在战乱中迁徙,新中国成立后被投入多重用途,如今用于家族祭祖,折射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经过对和平村自然与历史景观的考察,团队成员们纷纷发出“山水是形,文化是魂”的感叹。
7月4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和平飞龙潭峡谷这一生态秘境。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相互交流,共同探寻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之道。下午,村委会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座谈会。会上,实践团队围绕和平村的发展规划,系统提出挖掘红色文化、升级产业、打造生态品牌、加大宣传力度等建议,并与村委会达成共建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的意向,为和平村发展助力。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以脚步丈量和平村的山水与历史,从祠堂碑刻、洞藏酒香到烈士墓园、古树飞瀑,见证了和平村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实践虽止,情谊未歇,庐镇红韵实践队表示将继续探寻和平村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路径,推动和平村以“青绿”为生态底色,以“红韵”为文化根脉,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