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时代浪潮中,江西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学院“红色绣花针”民族团结实践团踏上“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实践团成员以文化交融为笔、以创新设计为墨,在资溪的特色产业与民族文化中探寻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
探秘面包产业,触摸发展脉搏 2025年6月2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走进资溪面包大厦。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深入了解资溪面包从“一根扁担闯天下”到形成百亿产业的奋斗历程。从街头小店到连锁品牌,从传统工艺到现代化生产,资溪面包人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令成员们深受触动。随后,实践团成员走进面包制作工坊,亲身体验揉面、发酵、烘焙等工序,感受面粉在手中蜕变为美味面包的神奇过程。氤氲的麦香中,大家不仅掌握了面包制作技艺,更深刻理解了“小面包”背后蕴含的“大产业”智慧。
对话竹艺科技,共研匠心造物 当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竹科技博物馆。在专业讲解下,成员们领略了从竹材加工到竹工艺品设计的全链条创新,了解竹文化在现代科技赋能下焕发的新生机。馆内陈列的竹制生活器具、艺术装置与高科技竹纤维产品,展现了传统竹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成员们穿梭于展馆之间,在竹香与光影交织的空间里,触摸到资溪传统工艺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的发展脉络。
聆听畲族故事,传承民族文脉 当日傍晚,实践团成员再次走进新月畲族村村史馆,古朴的建筑风格与丰富的文化陈列相得益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驻足于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岁月痕迹的老物件前,深入了解畲族从迁徙定居到繁荣发展的历程。馆内陈列的畲族传统服饰、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生动展现了畲族人民独特的民俗风情与勤劳智慧;图文并茂的历史长卷,详细记录了新月畲族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从贫困落后走向富裕文明的蝶变之路。

“畲族服饰上的凤凰纹样象征着吉祥与坚韧,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先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畲族服饰展区,讲解员的细致讲解引发了实践团成员的浓厚兴趣。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子,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认真拍摄记录服饰的纹样、色彩搭配与制作工艺,结合专业知识探讨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可能。
碰撞创意火花,共绘融合新篇 夜幕降临,实践团成员围坐一堂,围绕“面包文化与畲族服饰融合设计”展开热烈研讨。大家结合这几天实践活动的所见所感,将资溪面包的质朴温暖与畲族服饰的绚丽纹样、精湛工艺相联结,提出以“拟人化面包娃娃”为载体的创新设计方案——将面包的圆润形态转化为娃娃轮廓,融入畲族服饰的凤凰图腾、彩带刺绣等元素,赋予面包娃娃鲜明的民族特色。成员们通过手绘草图、概念陈述等,让文化融合的创意在思维碰撞中逐渐具象化,为后续设计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红色绣花针”民族团结实践团以产业调研拓宽视野,以跨界融合激发创意,在行走中感悟文化魅力,在实践中凝聚团结力量。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耕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领域,用手中的“绣花针”编织出更多彰显文化自信与民族特色的创新作品,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设计实践中绽放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