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享学”志愿服务团在蒙城县王集乡开展15天暑期特色课程,设音乐、书法等课,获学生喜爱与家长认可,助力乡村教育。
关键词:特色课程基础教育
为丰富当地学生的暑假生活,助力乡村基础教育,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赴亳州市蒙城县‘享学’志愿者服务团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在亳州市蒙城县王集乡文化活动中心,为当地数名学生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特色课程。
在正式开启课程前,实践团队与王集乡负责小学生暑期课程的刘主任进行了详细沟通,双方重点围绕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基础展开讨论,明确低年级需侧重兴趣引导,高年级可适当增加知识深度。实践团队结合当地小学生的成长需求与接受能力,优化特色课程内容,删减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部分,补充贴合乡村生活的案例,让课程更符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为顺利开课做好准备。
7月4日上午九点,家长与学生陆续到达授课点——王集乡文化中心。队员们早已等候在门口,热情引导大家签到入座。随后,队员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课程安排。针对安全问题,队员重点讲解了高温天气的防护措施,包括课间补水、室内降温安排及突发不适的应急处理预案,反复嘱托家长接送时注意路途防暑。一番细致沟通后,公益课堂的第一堂课顺利开启。
在音乐课上,教学组的王乔羽老师以“小小纸飞机”为主题,在悠扬的琴声伴奏下,带领孩子们共同演唱歌曲《纸飞机》。课堂上,纯净的童声与轻快的旋律交织,简单质朴的歌声传递出真挚情感。孩子们的合唱虽不似专业演唱那般精准,却以最本真的生命力触动人心,成为公益课堂中一份远超标准音阶的珍贵收获,让在场者感受到真实生命共振的温暖力量。
王老师与孩子们共同歌唱(安徽师范大学 邵洁灵 提供)
在书法课上,教学组的张涵老师从正确的握笔姿势、基本笔画教起,耐心指导孩子们练习书写。“横平竖直,字如其人”,张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孩子们专注临摹范字,一笔一划认真书写,教室内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实践团队成员轻声细致的指导相互交织,动静之间,既显学习的专注,又透着成长的力量。
张老师指导孩子正确握笔(安徽师范大学 邵洁灵 提供)
在绘画课上,教学组的汪乙乙老师先播放《疯狂动物城》经典片段,以动画角色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引导大家临摹片中形象。孩子们立刻投入其中,握笔专注勾勒。为进一步拓展思维,汪老师结合孩子们喜爱的游戏《蛋仔派对》,以圆滚滚的蛋仔形象为例,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在临摹基础上添加创意元素。课堂上,孩子们时而对照动画细节调整线条,时而为蛋仔设计新造型,童趣与创意在画纸上自然流淌。
汪老师亲切指导孩子画画(安徽师范大学 邵洁灵 提供)
墨香浸润心灵,歌声点亮童年,绘画则为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实践团队用爱心与专业,为孩子们的暑假增添了别样色彩,不仅深受学生喜爱,也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希望这样的公益课堂能一直办下去,不仅帮我们照看了孩子,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比在家瞎玩有意义多了!”一位家长欣慰地说。
实践活动获得家长的认可(安徽师范大学 邵洁灵 提供)
团队成员也表示,这些课程在丰富孩子们假期生活的同时,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了教学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乡村教育中,看着孩子们在课程中收获知识与快乐,我们也充满了成就感。未来我们会继续用行动助力乡村教育,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