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组建的“匠‘芯’智行·擎动河洛”实践团走进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团队聚焦农业装备领域,回溯从传统建造到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感悟先进制造护航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探寻新质生驱动农机产业迭代升级的路径。本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亲身感知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变革的力量,助力学生贯通理论知识与产业应用,引导青年学子以专业知识赋能产业发展,用青春力量书写服务国家战略、助推产业升级的奋斗篇章。
图为实践团与企业代表合影留念
智能制造典范:从传统制造迈向数字赋能的飞跃 步入拖研所大门,毛主席雕像巍然矗立,令同学们肃然起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重温了这家“共和国长子”企业的厚重历史。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洛阳拖研所自1955年成立以来,历经多次重组与革新,始终肩负着推动中国农业机械现代化的使命。从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下线到如今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一代代科研人员攻坚克难、艰苦创新的精神让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

图为企业代表为实践团介绍企业的发展史
文化探秘:企业创新发展的独特密码 企业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实践团成员展开介绍,带领大家探寻企业发展背后的文化奥秘。企业始终将“科技驱动、创新赋能”作为核心指引,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从市场调研到现场服务,通过智能技术革新业务流程,实现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创新如同鲜活的基因,贯穿生产制造、产品研发等各个环节,持续为企业注入发展活力。实践团成员在交流中,深刻领悟到文化引领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也清晰认识到这种创新文化正是企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

图为企业人员介绍公司的企业文化
人才生态赋能新质生产力:拖研所的创新实践 座谈会上,拖研所聚焦前沿领域,携手天津大学等顶尖高校,依托自设博士点构建人才“蓄水池”,以资金、人才“双轮驱动”,实现从传统农机向智能装备的跃迁,锚定产业升级方向实现创新突围,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良性循环;实践团成员从中触摸到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明晰其并非抽象概念——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人才集聚的热度、产学研融合的深度,让大家直观理解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逻辑,也在青春心底种下以创新赋能制造、用实干激活动能的种子 。

图为企业人员与实践团开展座谈会
此次实践中,拖研所智能装备持续迭代升级,生动展现产业发展活力。实践团成员沉浸式体验,深刻领悟“制造业是立国之本”的厚重内涵,触摸到城市发展的强劲脉搏,明晰新时代青年赋能产业的使命。大家感慨,此行拓宽视野、积累实践认知,更激活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愿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让“制造强国”的信念,在实践淬炼中愈发坚定厚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