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院新声传理脉 濂溪直播润乡心
——湘南学院“理润红心 志承薪火”实践团队走进濂溪社区
今日大学生网7月8日讯(通讯员 罗涛 曾诗琪 汤津津) 2025年7月4日,湘南学院“理润红心 志承薪火”三下乡实践团队踏着晨露走进汝城县濂溪社区。濂溪书院内,队员杨婷手持云台对准希濂堂“道学宗主”匾额:“此刻我们站在朱熹手书‘忠孝廉节’石刻前,这四字正是周敦颐先生‘官清赢得梦魂安’的当代注脚。”直播镜头掠过阴阳太极图地刻,两万网友点赞如潮,弹幕中“守拙如莲”的留言与堂前“爱莲守拙”石刻交相辉映。
(图为杨婷在直播中介绍濂溪书院的历史。今日大学生网通讯员 汤津津 摄)
(罗涛在直播中与观众热情互动。今日大学生网通讯员 曾诗琪 摄)
值班员朱大叔轻抚《拙赋》木刻版,指向庭院寿山石:“此石见证过三十代学童开蒙礼。”当镜头转向“鲤鱼跃龙门”门楣石雕时,队员罗涛解说:“这尾宋鲤跃过九百年,正游进新时代的直播间。”弹幕瞬间被“理学青春”刷屏。
书院外的濂溪广场渐聚人潮。当杨婷在广场上讲解“半条被子”故事与《太极图说》的精神共鸣时,卖菜归来的李大娘插话:“就像我们菜摊的秤,既讲公平(理学),也讲良心(红色)!”常年置身公益事业的曾先生展开照片集:“看这‘忠孝廉节’四字,我们汝城人民便是以‘忠’守初心,‘孝’传美德,‘廉’塑操守,‘节’立风骨!”人群中爆发的掌声,惊飞了檐角的白鸽。
(图为朱雄老师生动阐释理学文化的内涵。今日大学生网通讯员 汤津津 摄)
人群中,团队指导老师朱雄轻点濂溪广场上太极图地刻:“正如周子所言‘万物生生’,红色精神与理学精髓本同根同源。”
(图为“理润红心 志承薪火”实践团队在濂溪书院前合影留念。今日大学生网通讯员 曾诗琪 摄)
暮色初临,濂溪社区旁的灯笼次第亮起。朱大叔锁门时对学子们笑道:“周子在此著书时,怕也想不到九百年后,后生用‘直播’传他薪火。”返程的队员回望广场——石阶上宣讲展板犹在,三五个孩童正踮脚摹写“莲”字,如星火落进砚台,晕开新时代的传承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