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师“三下乡”:与驻村第一书记共话乡村“廉”建设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为深入探索乡村建设的鲜活经验,以青年之力助推乡村振兴,7月17日,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弘文·青廉”蒲公英社会实践服务团在执行院长凌孟华的指导、团委书记康慧的带领下,前往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开展实地调研,与中华村村支书李杰进行深度专访,在深入基层、躬身实践的过程中,感悟乡村发展的时代脉搏。
专访过程中,实践团围绕中华村的发展变革与李杰展开交流。他坦言:“中华村作为首批市级示范村之一,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凝聚了全村的智慧与汗水。”在产业发展方面,他介绍到,中华村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量升级,形成了以柑橘种植为主,大棚蔬菜、草莓培育、锦鲤与蛋鸡养殖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格局。实践团成员认真倾听、不时点头,深切体会到这一格局如何培育出独特的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谈及组织建设,李杰提到,中华村坚持“两源人才”计划,既积极回应本土人才,又广纳大学生等青年力量。同时通过聘请专家开展培训、定期发展党员、常态化组织党员活动等举措,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针对“清廉村居”品牌建设,实践团向其询问了具体实施路径及成效,他指出村里通过打造廉政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进行政务定时公开、党员定期廉政学习等方式,营造出风清气正的乡村治理环境,为乡村振兴筑牢保障根基。
聊起生态振兴,实践团了解到中华村正在进行的“四改”措施:改水、改气、改厕、改厨,这不仅推动了基础建设,更让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在文化振兴上,中华村立足传统节日组织相关活动,成员们真实感受到,这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参与感与归属感,让乡村振兴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
对此,实践团就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与获得的助力进行探讨,李杰介绍了中华村在人地矛盾、邻里纠纷等问题上的应对,通过将工作重心从农业发展转向社会治理,着力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实践团认真听取后,对村庄在国家政策扶持、市级资金支持、区级项目倾斜下稳步前行的历程有了更深认识,领悟到这些保障既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全面推进中华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访谈尾声,李杰勉励实践团成员:“乡村振兴需要新鲜血液,希望你们在扎实学习的基础上,将王良精神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努力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年。”实践团成员纷纷感慨,此次走访中华村收获颇丰,不仅直观感受到乡村发展的丰硕成果,更深刻理解了基层实践的重要性,未来将把所学所见转化为行动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实践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活动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通过与基层工作者的深入交流,团队不仅明晰了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更挖掘出特色发展路径,为后续精准制定帮扶方案、助力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基层治理与乡村发展的新路径,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之路持续赋能添彩。
作者:马帅、晏娇 文沐冉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追随习总书记的足迹,到东山去!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组织青年学生追随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足迹,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习近平新时
- 三下乡 2025-07-18
-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组织青年学生追随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足迹,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习近平新时
- 三下乡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