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情韵昆曲”实践服务团队于7月1日至7日赴苏州开展了为期7天的昆曲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参观了中国昆曲博物馆、苏州昆剧传习所和山塘昆曲馆,亲身体验了昆曲的独特魅力。
实践团队出发在校门口的合照
队员们的苏州之行从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的山塘街开始。山塘街是苏州街巷的典型代表,古老的街道紧傍山塘河修建,通过石桥与另一侧街道相连。街上各种老字号小吃店和特色商铺鳞次栉比,充满了浓浓的江南风情。在这里,队员们参观了山塘昆曲馆,观看了昆曲和评弹演出。山塘昆曲馆是苏州地区唯一一家全天候演出昆曲传统折子戏的场馆,队员们欣赏了兰芽昆曲社演员表演的《牡丹亭·惊梦》,体验了吴侬软语和江南小调的温柔缱绻。
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中国昆曲剧院。剧院的设计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巧与诗意文化的传承,再现了六百多年昆曲艺术的辉煌。队员们在“厅堂演出厅”观看了昆曲《梧桐雨》,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感受了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教训,并体会到了剧作家白朴在动荡时代的深刻感受。
实践队员观看昆曲表演《梧桐雨》
第三站,队员们访问了位于桃花坞的苏州昆曲传习所。传习所的“传”字辈演员在长达18年的演艺生涯中,见证了昆曲的兴衰。在这里,队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昆曲的基本功,包括吴侬软语和丹青妙笔等独特技巧,进一步体会了昆曲的韵味。他们还聆听了昆曲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的专业讲解,深入了解了昆曲从文人雅士的小众曲艺到《十五贯》轰动一时的传承历程。
传习所的老师正在讲解昆曲
第四站,队员们参观了中国昆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位于园林之中,古色古香,充满生机。馆内展示了丰富的木雕和石刻艺术,讲述了《桃花扇》、《琵琶记》、《牡丹亭》等昆曲故事。队员们观看了昆曲表演的视频,感受了昆曲艺术的魅力。博物馆内的“宝和堂”堂名灯担,由一百多块红木雕版组成,镶嵌珍珠玛瑙玉石,是昆曲文化的重要见证。
实践队员观看昆曲表演视频和镇馆之宝“宝和堂”堂名灯担修复视频
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苏州的商贸之街——观前街,进行了问卷调查。许多游客对昆曲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对昆曲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然而,多数苏州当地居民对昆曲的了解程度不高,很少有人能说出昆曲作品名字或哼唱相关片段。队员们整理了调查结果,发现昆曲教育和宣传存在不足,需要从小培养观众,加强网络宣传等方面改进。
实践队员在观前街做调查问卷
通过这次昆曲之行,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昆曲的博大精深,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昆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珍惜、传承和发扬,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喜爱并传承昆曲,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焕发新的光彩。()通讯员 王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