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青年担当与实践精神,浙江农林大学“故园青衿,乡愁绿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杭州市云栖竹径景区,以“守护‘绿色印记’”为题,开展了一场聚焦古树名木保护的实地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云栖竹径牌匾前合影 曾格格通讯员摄
实践团队首先观察到园区内分布着浙江楠、苦槠、朴树、枫香等众多珍稀古树。这些古树多呈群落分布,历经百年乃至千年沧桑,是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交融的“活化石”。


图为云栖竹径的古树名木分区图 曾格格通讯员摄


图为云栖竹径内的浙江楠古树群景象 曾格格通讯员摄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关注到园区内创新性地设立了“生态超市”摊位。该点位集生态理念传播与公众参与于一体,不仅展销由竹材、枯枝落叶等生态材料制作的文创产品和科普读物,还提供古树认养、生态知识讲解等互动服务,成为连接生态保护与公众体验的重要窗口。


图为团队成员围绕一株古树展开观察与讨论 曾格格通讯员摄


图为生态超市摊位 曾格格通讯员摄
随着调研深入,实践团队于园区深处发现了四株树龄均逾千年的枫香古树。其中一株尤为突出,树高44.2米,胸围达495厘米,估测树龄1030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这些千年枫香与历史悠久的双碑亭相映成趣,构成历史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景观。它们不仅是壮丽的风景线,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图为三株并肩矗立的千年枫香古树 曾格格通讯员摄


图为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其中一株千年枫香 曾格格通讯员摄
此次云栖竹径之行,以“源”--“延”--“融”--“续”的路线开展,不仅是一次生动的专业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生态文明教育课。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古树名木作为“活文物”、“绿古董”的珍贵价值及其在维系生态平衡、传承历史文脉、凝聚乡愁情感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并将充分结合林学、生态学等专业优势,以实际行动守护好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绿色希望的“乡愁绿印”,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