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健康干预领域,精准的调研是技术创新的基石。智乐脉动团队深知这一点,从项目启动之初就将调研贯穿始终,用扎实的现场数据为“声波-神经-经络三维耦合模型”的诞生铺就了道路。
为摸清亚健康人群的核心痛点,智乐脉动团队带着青涩却执着的目光,将调研足迹从校园延伸到写字楼,用18个月时间完成了一场针对职场亚健康的“破冰之旅”。“最初只是想弄明白,为什么身边实习的学长总说‘脖子僵、睡不好’。”团队队长回忆。这个简单的疑问,催生了他们的调研计划。没有经费支持,就用课余时间兼职筹钱;缺乏资源渠道,就挨个给企业发邮件申请访谈。为了获取第一手数据,他们通过发放问卷得知25-45岁职场人群占亚健康群体的72%,其中程序员群体亚健康率高达83%,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不足;金融从业者则因高压状态,心率变异性(SDNN值)普遍低于50ms的健康标准。更关键的是,传统理疗单次成本达36.2元,且干预效果碎片化,难以满足职场人“高效、便捷”的需求。
最难忘的是在某互联网公司的驻点调研。团队连续两周跟踪程序员的工作状态,发现他们每天久坐超10小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健康值低37%。“他们说‘没时间去理疗’,我们就想,能不能把理疗‘搬进’办公室?”带着这个想法,团队开始查阅中医典籍与神经科学文献,提出“音乐声波+穴位刺激”的大胆设想。为验证可行性,他们在学校实验室搭建简易装置,用自己当“试验品”:有人主动尝试风池穴电刺激,有人戴着脑电帽听不同乐曲记录数据,甚至为了测试电极舒适度,反复调整微针直径,从0.5mm试到0.3mm,直到找到“不刺痛又有效”的最佳参数。
这份扎根现实的调研,最终凝结成“声波-神经-经络三维耦合模型”的雏形。当临床数据显示,德彪西《月光》配合风池穴刺激能让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升55%时,团队里最内向的队员激动得跳了起来:“原来学生团队的调研,真能解决职场人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