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探访桑皮纸之乡,解码千年非遗传承密码 ——安徽财经大学实践团深入安徽安庆官庄镇开展桑皮纸非遗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对话传承人:指尖上的千年技艺
13日下午,实践团抵达官庄镇,首站拜访国家级非遗项目“桑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同烟。在古朴的作坊内,刘同烟向学子们展示了桑树剥皮、蒸煮、捶捣、捞纸、焙纸等七十二道工序。成员们架起专业设备多角度记录,并通过精心准备的录音笔收录传承人口述史。“桑树皮纤维韧如丝,需经三年浸泡软化方能成纸。”刘同烟抚摸着纸帘感慨,“这张纸曾书写故宫档案,如今更承载着乡亲们的生计。”访谈中,学子们围绕技艺传承困境、创新设计方向提出十余个问题,刘同烟逐一解答,并指导学生亲手体验捞纸环节,感受“纸薄力千钧”的匠心。
行走市场一线:老手艺的新生探索
14日,实践团深入桑皮纸产业腹地开展田野调查。问卷组走访官庄镇及岳西县板舍村多家纸坊与店铺,收集商户经营数据及消费者反馈。调研发现,桑皮纸凭借抗蛀耐久特性,在古籍修复、书画创作领域需求稳定,但大众认知度不足制约产业规模。“我们开发了桑皮纸灯饰、文创笔记本,年轻人反响很好。”板舍村传承人王柏林向学子展示新产品。团队成员同步拍摄制作流程全景影像,记录原料采购、生产协作场景,为构建产业链图谱积累一手资料。
溯源文化根脉:守护活态遗产
15日,实践团赴岳西县文化馆开展学术溯源。在馆长引导下查阅地方志中桑皮纸记载,比对不同时期工艺演变,并与工作人员研讨数字化保护方案。“档案显示清代皖南‘桑皮纸坊逾千家’,如今全县仅存七家作坊。”文化馆研究员指出。实践团据此提出建立“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库”、开发研学体验线路等建议,获馆方高度认可。
“三天行走让我们触摸到纸张的温度。”队长辛欢总结道,“桑皮纸不仅是技艺,更是皖西南山民与自然共生的智慧。青年应成为桥梁,让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生。”据悉,团队将基于数万字访谈、百份问卷及影像素材,形成桑皮纸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报告,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作者:陈梓瑞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天门清风起,环保志愿行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文明天门”新型环保精神建设。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荆楚乡行
- 社会实践 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