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26 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 “笃学尚行” 社会实践队聚焦琉璃这一传统工艺,先赴博山陶琉大观园开展深度调研,随后走进淄博市博山区世纪上城社区,为居民带来一场生动的琉璃文化宣讲,在追溯历史脉络中传承工艺之美,在贴近群众中播撒文化种子。
博山陶琉大观园作为承载琉璃文化的重要载体,汇聚了数百年的工艺积淀。实践队队员们在此驻足于各式琉璃展品前,从流光溢彩的花瓶到巧夺天工的摆件,直观感受琉璃在色彩调配与造型设计上的无穷魅力。通过与园区内资深匠人交流,队员们详细了解到琉璃制作从原料甄选、高温熔制到精细塑形、缓慢退火的全过程 —— 仅熔制环节就需精准把控 1400℃左右的炉温,塑形时更要凭借匠人的手感与经验及时调整,每一步都彰显着 “火与土” 交融的智慧。队员们认真记录琉璃从明清时期作为贡品的辉煌,到如今融入现代设计元素的创新历程,深刻体会到这项传统工艺在时代变迁中生生不息的活力。
带着调研中积累的详实资料,实践队来到淄博市博山区世纪上城社区。宣讲中,队员们以 “琉璃的前世今生” 为主线,通过展示收集到的琉璃样品图片,清晰呈现不同时期琉璃工艺的特点:明清时期的繁复纹饰体现皇家气派,现代作品的简约线条则契合大众审美。队员们特别讲述了博山琉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故事,从家族式技艺传承到如今的校企合作培养新人,让居民们了解到这项技艺背后代代相传的坚守。
宣讲现场,居民们听得专注投入,互动环节更是气氛热烈。“咱们博山琉璃和外地的有啥不一样?”“这些漂亮的琉璃会不会很容易碎?” 面对居民们的提问,队员们结合调研所得一一解答,尤其强调了博山琉璃 “质地坚韧、色泽持久” 的独特优势,以及日常保养的实用技巧。一位社区阿姨听完后说:“以前路过大观园总觉得琉璃贵,今天才知道做起来这么不容易,咱本地的手艺真是了不起,得好好传下去!”
此次活动让实践队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传统工艺的传承不仅需要挖掘历史,更需要走进生活。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 “笃学尚行” 社会实践队将继续以调研为基、以宣讲为桥,让更多传统技艺在与大众的相遇中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