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至29日,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脑宇宙”调研团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针对失能瘫痪老人群体开展脑机接口产品临床测试与需求调研,探索前沿科技在养老医疗领域的落地可行性。
调研前期筹备阶段,团队提前与医院康复科协调,筛选出12名符合测试条件的失能瘫痪老人,制定涵盖信号捕捉安全性、操作适配性的评估标准,同时结合脑机接口理论,设计出包含基础行动辅助、简单沟通交互的测试方案,重点关注产品与老年人生理特征、护理场景的匹配度,为实地测试奠定基础。中期实地实践环节,团队为老人佩戴设备,记录脑电信号转化为指令的实际效果,老人通过意念可完成开关灯、发送“喝水”“翻身”等简单指令,初步实现自主沟通与基础行动辅助,期间,调研团访谈10名主治医生及20名患者家属,发现当前产品在信号稳定性、操作简化度上仍需优化,家属普遍关注使用成本与长期维护问题,医生则强调需强化安全预警功能与康复方案的协同性。调研后期阶段,实践结果显示该产品已具备基础辅助能力,能减轻家庭护理压力,提升老人自主感。
团队指出,脑机接口技术在养老领域潜力巨大,但需从“技术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优先解决信号识别准确率、成本控制等问题。医生与家属的肯定为技术优化提供了方向,也让团队深刻认识到科技研发需兼顾专业精度与人文关怀。此次实践搭建了校园科研与临床需求的桥梁,为脑机接口产品的临床转化提供了一手数据,也让大学生团队在产学结合中深化了对社会需求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