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初滴、日晷斜临
曦光乍破,薄雾未收,志愿者执壶引水,与童稚共筑水钟。玻璃滴漏,珠串成线,滴滴答答,似在替朝阳读秒。孩子们屏息贴耳,倾听时间淌过指尖的声音,第一次明白:光阴亦可捧于掌心,量于分寸。
拾地理之经纬,探日轨之奥秘。硬纸板裁成圆晷,量角器定其倾角,一针指天,一刻留影。正午阳炽,晷影如墨,缓缓爬过童眸;志愿者俯身讲解“午正”之义,童声齐诵“一寸光阴不可轻”。纸板虽轻,却托起宇宙之序;影子虽淡,却刻下科学之痕。
灯虎竞猜、智趣衡生
午后长廊,彩笺悬谜,如繁星点点。谜面飞花:“不借东风力,自重亦千钧”“一点如星,昼夜无眠”,孩子们踮脚摘条,蹙眉沉思;答中者雀跃,未中者亦笑。三十分钟里,计量化作诗语,知识藏于欢声,长廊成了一条流动的“文化秤”。
杆秤造象、童心载舟
彩纸缠杆,细绳作纽,一杆小秤在掌心诞生。继而转战操场,水球为“象”,矿泉水瓶作“舟”,石子代“筹”。稚手搬舟、投筹、读数,仿曹冲之法,悟等量之理。夕阳金辉下,孩子们抬秤高呼:“我称出了一头‘大象’!”笑声随波,晃碎了一池霞光。
日影西斜,文化节圆满。志愿者以微光探尺,童稚以童心度衡;一寸晷影、一滴水声、一纸灯虎、一杆秤星,皆化作明日的科学星火,长照山乡。
欢迎关注中国计量大学光电学院党员之家官方公众号,持续关注2025“微光致远”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