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烟台大学窑火琉光实践队:解码淄博琉璃千年匠心 让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发布时间:2025-08-03     阅读
    来源:万乘云

  2025 年 7 月 26 日 —30日,烟台大学窑火琉光实践队开展了以 “解码淄博琉璃千年匠心 让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致力于深入挖掘琉璃技艺背后的文化密码,通过新媒体传播、校园宣讲等创新形式,让古老的琉璃艺术走进当代生活场景,拓宽其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初见琉璃:触碰时光淬炼的匠心

实践活动首日,实践队员与五名小朋友组成小组,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启了琉璃文化的溯源之旅。从西周时期的琉璃珠、琉璃管,到唐宋年间精美绝伦的装饰摆件,再到当代设计师的创新精美作品,讲解员用生动的故事串联起琉璃技艺的演变脉络。那些在展柜中静静陈列的器物,虽历经千百年岁月,依然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着历代工匠的智慧结晶。

  随后,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制作简易琉璃挂件。看似小巧的作品,实则包含熔料配比、火候控制、塑形修整、退火冷却等十余道工序。在操作过程中,一位从事琉璃制作四十余年的老匠人感慨道:“我初中毕业入行,一辈子就跟这团火、这块料打交道。外人看是重复劳作,可我知道每一次熔融都是新的开始,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脾气。” 这番话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琉璃技艺的传承不仅是手艺的延续,更是匠人将生命热情注入材料的过程,这种人与技艺的深度交融,正是传统工艺最动人的灵魂。

琉璃寻踪:品古韵匠心与今时新韵

次日清晨,我们来到保存完好的颜神古镇。青石板路两侧,明清时期的琉璃工坊遗址依稀可见,斑驳的窑壁上仍留有火烧的痕迹,仿佛能嗅到当年窑火燃烧的气息。在一处修复后的百年作坊里,省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了传统吹制技艺:他手持长达一米的吹管,在 1200 度的熔炉中取料,手腕轻转间,通红的琉璃料逐渐舒展,吹气、塑形、剪修,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短短十分钟,一只带有缠枝纹的琉璃盏便宣告完成。当被问及技艺精进的诀窍时,传承人说:“做琉璃就得像谈恋爱,得懂它的性子。火大了会裂,力重了会碎,唯有沉下心来跟它对话,才能做出像样的东西。” 这种对技艺的敬畏与共情,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工艺得以延续的精神根基。

  午后的琉璃大观园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作为淄博琉璃的交易中心,这里既有遵循古法制作的仿古器皿,也有融入现代设计的家居用品。一位摊主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开发的琉璃茶具套装:“这些作品保留了传统‘套料’工艺,又增加了防烫设计,年轻人很喜欢。” 在与摊主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当地许多匠人都在尝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需求结合,让琉璃从收藏架走进餐桌、书桌,这种 “接地气” 的创新,正是琉璃文化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

琉璃新境:融古今技艺与坚守初心

实践第三天,我们探访了集研发、生产、展示于一体的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现代化的恒温车间里,传统吹制技艺与精密铸造技术相得益彰,工匠们在自动化熔炉旁精准操作,一件件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琉璃制品不断产出。工艺园负责人介绍,这里研发的 “水晶琉璃” 系列产品,凭借独特的透光率和抗压性,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二十多个国家。“我们既要守住老祖宗的配方,也要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工艺的局限,这样才能让中国琉璃在国际市场上有话语权。” 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关键。

  下午,我们走进被誉为 “鲁派内画摇篮” 的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在这个不足百平米的空间里,陈列着从清代到当代的内画精品。在张路华大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在鼻烟壶内壁作画:必须反向运笔,通过壶口狭小的空间观察构图,稍不留神就会功亏一篑。仅仅一小时的体验,就让大家紧张的不行。“当年为了练稳手劲,我把筷子绑在手腕上练习,吃饭时手都在抖。” 张大师的讲述让我们明白,所谓 “鬼斧神工”,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打磨与坚持。这种将技艺融入生命的执着,正是琉璃文化最厚重的底色。

琉璃传薪:播撒文化种子与少年向往

实践第四天,我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琉璃文化课程走进张店区铁路小学。课堂上,通过实物展示、PPT讲解和互动问答,孩子们了解到琉璃的制作原理与历史故事。当看到我们带来的内画鼻烟壶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这么小的瓶子里,怎么能画出这么美的画呀?”

  在随后的体验环节,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简易的内画练习工具。虽然他们的笔触稚嫩,线条歪斜,但每一笔都充满专注。一个小男孩骄傲地展示他画的 “琉璃花瓶”:“老师说这是我们淄博的宝贝,我以后也要学做琉璃!” 看着小朋友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核心不在于技艺的完美复刻,而在于让年轻一代建立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这些纯真的向往,正是琉璃技艺得以延续的希望之光。

琉璃回响:汇聚实践感悟与传承新声

实践最后一天,我们围坐在一起梳理五天的收获:从博物馆里的历史震撼到作坊中的技艺体验,从市场里的创新活力到校园里的纯真向往,每一段经历都像琉璃的切面,折射出这门古老技艺的多元面貌。

  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走进了琉璃的世界,读懂了它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匠人们在高温中坚守的耐心,在传统中求变的智慧,让这门技艺跨越千年依然充满生命力。触摸着温润的琉璃器物,我们感受到的是文化传承的温度,是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社会实践的结束,恰是传承行动的开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将通过短视频创作、社区宣讲、线上展览等方式,持续讲述琉璃故事。我们相信,只要更多人参与进来,这千年窑火必将在青春力量的守护下,燃烧得更加旺盛,让淄博琉璃成为照亮现代生活的璀璨光芒。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探秘微小世界,守护健康生活
  • 2025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微观万象”实践团开展为期9天的微生物科普专项行动,通过“专家智库,创意科普,精准调
  • 社会实践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