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行走的思政课|探访 “青年入乡” 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赴浙江省暑期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04     阅读
    来源: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7月2日给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开幕的贺信中强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 年)》也明确提出,为深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青年入乡”在促进乡村振兴、城乡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从青年实践视角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程,7月1日至10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实践团奔赴浙江省多地,开展了以“乡村振兴调研”和“发展成就观察”为主题的深度调研。

image.png

实践团在德清县人民政府会议室

01青春耕耘田野,青年入乡生态兴

  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在于人才振兴,而青年群体正是这一进程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实践团聚焦青年入乡创业的生态实践,走进德清县莫干山阳光生态园。在生态园负责人俞诗凡(德清县青年农创客、湖州市人大代表)的带领下,实践团先后实地参观了藏红花、金耳菌等特色培育基地,走访了遮阳网与防虫网构建的绿色种植园区,并察看了智能灌溉系统精准调控农田水源分配的技术系统,切实感受到集约化生产管理和自动化智能化现代技术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便利优势。实地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同俞诗凡进一步开展了访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俞诗凡详细讲述了生态园从2018年建立初期运营艰难、“乡亲们不太理解”到如今核心团队120名青年(平均年龄26岁)攻克重重技术难关、拓宽市场渠道的创业历程。她还补充道,近些年生态园年均接待研学游客可达3万人次、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成为带动村民就业创收、推动集体共同富裕的产业典范。通过此次参观实践,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青年智慧与生态农业融合所迸发的强大效能,更看到了青年入乡创业在推动城乡共同富裕中的鲜活实践和重要价值。

image.png

实践团参观阳光生态园并聆听讲解

image.png

团队成员采访俞诗凡

02创意点亮乡村,政企协同聚活力

  青年的“洄游”为乡村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破解城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关键变量。实践团探访莫干山镇“木芽乡村青年创客空间”,探索青年创意激活乡村民宿产业的路径。实践过程中,成员们首先与创客空间的工作人员及青年党员代表围绕“青年入乡就业创业的现实与困境”展开座谈。在交流中她们表示,空间建设初期,在场地选址、政策对接、项目投资等方面均得到了当地政府有力的支持帮扶,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伙伴携手共进、凝心聚力,才最终使得青年创客空间在发展规划、方案实施和核心业务拓展等方面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打造出“在地文化融入服务”的课程设计,进而帮助更多返乡青年实现从“服务者”到“乡村体验设计师”的乡村转型。座谈结束后,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创客空间陈列及入驻团队的工作室。结合工作人员的讲解,实践团详细了解了创客空间的建立背景、发展过程、特色业务与成就荣誉。当得知创客空间平台已经帮助本镇十余个项目实现盈利、带动近200人就业时,成员们感慨纷纷,一致认为青年入乡搭建创客空间不仅有利于产业同质化难题的破解,更证明了创意对乡村产业的赋能价值,让越来越多的莫干山青年“用创意谋生、为乡村造梦”的理想有了生根土壤,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擘画出属于青年力量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image.png

木芽乡村青年创客空间青年党员接受采访

03展馆解码转型,入乡青年谱新篇

  实践证明,青年入乡发展既体现了个体价值与时代需求的同频共振,更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实践团走进德清县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实践馆,通过“沉浸式” 研习的方式,深入了解青年入乡与乡村发展的内在关系。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参观实物展品、观看青年入乡案例纪录片,直观感受了莫干山镇从“矿山经济”到“生态经济”的华丽蜕变,以及各类青创新业态的孵化历程。在“青年力量”数据展区,实践团聚焦十余个优质团队、六十余个青创项目,详细记录了其具体分布领域、发展成果。结合讲解员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解读,一名队员感慨道:“展馆里的每一组数据、每一个故事,都证明了青年与乡村是相互成就的,乡村为青年提供创梦空间,而青年用成长反哺乡村。”

image.png

实践团认真聆听实践馆讲解

04青年参与治理,党领群治焕新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在乡村振兴等领域“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在乡村治理中,青年力量的生长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实践团先后走访仙潭村与五四村,探寻青年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路径。在仙潭村,实践团通过采访返乡村干部郎萍,了解到仙潭村在村党委支持下成立了“青年议事会”,并划分了8个责任区,吸纳20余名入乡青年参与治理。入乡青年们组织“婆媳茶话会”、编纂《仙潭记忆》、改造农房为民宿,形成“青年治村、村聚青年”的循环。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村,实践团与青年村干部展开座谈,重点了解“传帮带”机制如何帮助返乡大学生快速成长为治理能手;实践团还实地调研了志愿服务队的专项服务,年均超百人次的政策咨询、手续代办案例,让大家直观感受到青年“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实效。实践团深刻体会到:党组织搭建的平台,让青年从“治理旁观者”变为“治理参与者”,这种转变正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鲜活体现。

image.png

仙潭村宣传语

image.png

实践团采访入乡青年大学生

image.png

入户采访村民

image.png

实践团在五四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前合照

image.png

采访五四村村委会青年工作人员

05青山因人而兴,和谐共建促协同

  青年是建设“未来乡村”的重要力量。实践团前往杭州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探寻党建引领下青年力量参与“未来乡村”建设的现实样本。成员们沿着青年张海江当年治理水源地的路线实地考察,向村民了解青年团队引入的传统手工艺项目的技艺流程、青年传承人助村民增收的机制、以及青年参与的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协同模式。在“未来乡村议事厅”,实践团记录了多项青年代表就“创意市集规划”提出的具体建议。当看到2015年仅三四十人的青年群体已增至120人、并涵盖艺术设计、生态保护等众多领域时,成员们纷纷感慨青山村在入乡青年与党组织协同努力下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到青年参与治理、各领域协同推进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从中汲取了青年助力乡村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宝贵经验。

image.png

实践团成员采访青山学校负责老师

image.png

参观青创非遗手作坊

06双创中心搭台,城乡联动赋新能

  乡村振兴为青年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县域富民产业、数字农业等新赛道,正吸引着青年群体将城市习得的技术、理念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品牌化转型。实践最后一站,团队探访杭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探寻青年入乡的平台搭建机制与经验。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成员们深入了解双创服务中心的功能布局与运行机制,重点记录了青年创业就业的专项扶持措施,明确了中心如何精准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充实而深入的实践活动结束后,成员们认识到:青年入乡创新创业既要"实"得真切,更要"创"得精彩。既要立足现实扎扎实实走好创新发展之路,也要敢为人先开拓产业升级新路径。

image.png

在杭州新创中心参观实践

07总结实践经验,青春创梦向未来

  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实践团在此次调研中深刻认识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青年入乡在城乡共同富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产业发展到文化传承,从创新创业到基层治理,青年以朝气和专业能力为乡村注入动力。青年入乡不是简单的“人才流动”,而是用知识、创意、热情重构乡村价值的过程。未来,实践团成员将更加深入地探索青年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以青春视角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继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期待更多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敢为人先、实干创新,入乡创业就业,书写青春华章,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实现青年与祖国的双向奔赴。

image.png

实践团在德清县行政大楼前合影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