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古脉新韵交融共生,探寻城市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重庆大学青翼实践团
  7月15日-17日,重庆大学青翼实践团赴云南省开远市开展调研活动,通过采访剪纸非遗传承人、调研滇越铁路历史文化陈列馆及探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探寻这座城市以“纸魂、铁骨、花翼”实现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发展路径,感受开远在历史文脉传承与乡村振兴中的独特实践。
  7月15日上午,在开远市南正街105号木制民居中,一场关于剪纸艺术的深度交流正在进行。这里是开远市文联剪纸艺术团的所在地,也是青翼实践团探寻城市“纸魂”的重要站点。
  中国剪纸不仅是装点生活的窗花,更被视为华夏族群用指尖书写的“活着的汉字”——每一道镂空都是历史的留白,每一次延展都是生命的图腾。实践团成员与年逾花甲的非遗传承人董庚华老师展开对话,了解董老师二十余年的剪纸坚守。
  步入民居,映入眼帘的是开远市文联民间剪纸艺术团的璀璨成果。从朵朵梅花跃然纸上的《双百梅花诗》,恢弘大气的鸿篇巨制《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到喜气洋洋的开远吉祥物“开开”“远远”,活泼可爱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剪纸艺术团老师们守正出奇,既创作出富含深刻历史意义的剪纸作品,又紧跟时事,匠心独运,为时代的发展开拓创新。每一份作品背后蕴含着的是艺术团成员们对剪纸的热爱,对文化的坚守,对时代的热忱。
  采访时,董老师谈及剪纸艺术团,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齐心协力,让开远剪纸登上舞台,收获了无数关注。“我不希望剪纸仅被称为‘非遗’,更想让它走进更广泛的领域。”董庚华的话道出了传承者们的心声。实践团成员看到,在艺术团积极探索传统剪纸与现代元素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开远的“纸魂”在新时代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董老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剪纸方法
   实践团成员与艺术团老师们合影
  7月15日下午,实践团成员走进滇越铁路历史文化陈列馆,开启了对这座城市“铁骨”的探寻。铁路不仅见证了开远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更见证了中国工商业先驱自强不息的峥嵘岁月。滇越铁路作为开远发展的重要印记,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馆内收藏的珍贵史料引人驻足:记录“滇越铁路”“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世界三大人类工程奇迹的书籍、开远站米其林机车图片、上世纪的火车票以及日机轰炸滇越铁路沿线时投放的传单等,生动再现了滇越铁路的修建历程及其对开远发展的深刻影响。
  跟随讲解员的介绍,实践团成员详细了解了滇越铁路从修建到通车运行的全过程,深刻感受到这条百年铁路承载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百年时光虽过,曾经的铁路至今仍在为城市发展散发着“余温”。历史回响,铁路留痕,纵使岁月变迁,这段记忆在实践团成员的心中却愈加清晰。
    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解有关滇越铁路的历史
 
  实践团成员认真调研滇越铁路线路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步入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了解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朵花,开出一个园,一朵花,带动开远乡村振兴。”这是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生动写照,也是青翼实践团对城市“花翼”的直观感受。作为全国唯一以花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园区引入多家具备投资、科创及管理能力的主体,推动花卉产业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实践团走访了园区核心村黑泥地社区,通过参观村史馆,了解到社区从“泥巴路、土瓦房”到“七彩社区”的蝶变历程。“花瓣虽轻,智富乡邻。”花卉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业转型升级,更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产业园栽培独特品种的玫瑰
    实践团成员调研黑泥地村史馆
  此次调研中,重庆大学青翼实践团见证了开远以非遗匠心为魂、历史铁轨为骨、科技繁花为翼的发展三重奏。这座城市正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书写着独特的发展篇章。当剪纸的火车驶过花海,开远的春天,永远在下一站鸣笛。实践团成员们将以此次所见所感为火种,在校园里播撒开远的发展故事,带着这份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深刻认知,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主动担当文化传播的桥梁!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