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风清,征程再启。8月18日清晨,长安大学水环学院“青春绘绿矿,筑梦古榆乡”社会实践队自渭水校区整装出发,怀揣着对专业实践的向往与生态保护的初心,跨越山河,一路向北。历经数小时车程,实践队于傍晚时分抵达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苍茫的毛乌素沙地边缘,晚霞映照下的乡村宁静祥和,队员们稍作休整,为接下来的实地调研积蓄力量。
翌日(8月19日),实践队跟随我校研究生学长的脚步,深入河南乡沙地地下水勘测基地开展调研。广袤沙地中,学长们耐心讲解地下水勘测技术与沙地植被恢复措施。沙蒿、沙柳、沙荆……这些顽强扎根于沙土中的植被,不仅是沙漠中的“绿色卫士”,更承载着水资源管理与生态治理的科技内涵。同学们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在实地触摸与学术交流中深化了对“水—生态—资源”系统关系的理解。
8月20日,队伍转战陕西省神木市大柳塔镇。一路舟车劳顿并未消减大家的热情,反更添一份使命在肩的郑重。21日,实践队走进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基地,展开重点参观学习。在对接负责人刘总的带领和讲解下,队员们先后参观矿井水处理实验室、智能喷雾降尘试验平台等国际领先的实验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屏幕,陕蒙地区水资源动态一目了然;矿井水经反渗透等技术实现“由黑变清”,成为支撑生产与生态的重要水源,展现出循环经济的深刻内涵。
更有意义的是,实践途中偶遇长安大学毕业的学长,他以自身经历勉励同学们“扎根行业、不忘初心”,令大家倍感亲切与鼓舞。在试验厂区,智能净水装置、覆岩损伤模拟系统、地下水迁移监测平台等一一呈现,配合专题介绍片与技术人员的细致讲解,为队员们铺开了一幅“科技赋能绿色矿山”的宏大画卷。
此次跨越陕蒙两地的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专业认知的拓展,更是一场青春与家国共进的生动课堂。同学们在行走中感知水资源稀缺地区的生态挑战,在交流中领悟长安大学人的责任与传承。水环学子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继续以专业之能守护绿水青山,以青春之行书写生态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