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7月2日,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青博传薪”实践团队走进常州博物馆,以“探寻常博故事,宣传常州文化”为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通过实地研学、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为常州历史文化的传播注入青春动能。
在历史展览馆内,实践团队与游客共同跟随人工讲解员穿越常州千年文脉。从青墩遗址的文明星火到延陵季子的礼让佳话,从明清儒学的兴盛图景到现代城市的发展画卷,各个历史板块系统性地呈现了常州历史的演进脉络。值得关注的是,常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南宋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虽然因为文物保护的需要未能实体展出,但是通过多媒体实现了360度全景展现。讲解员边操作交互屏幕边介绍文物细节。在讲解员的生动诠释中,每件展品背后的人文故事都充满了人文情感温度,背后的历史文化也变得可感知、可共鸣。

图为多媒体展示的南宋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刘偲媛 供图
在参观历史馆途中,团队成员偶然发现一位外国游客正聚精会神地观展。在征得同意后,成员们以流利的英语展开交流,询问其对常州历史文化的印象以及印象深刻的展品。外国游客热情评价道:“常州博物馆的展品极具匠心,尤其是精湛的古代玉器与瓷器,真是令人赞叹。通过这些文物,我感受到了常州悠久的历史积淀与灿烂的文化成就,更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有趣的跨文化交流让团队成员从“国际视角”深化了对常州文化的认知。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外国游客。刘偲媛 供图
在少儿自然科学展览馆,一名12岁的小小讲解员正调试设备,跃跃欲试,准备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面对众多好奇的参观者,小讲解员从容自信地引导大家参观,展现出专业素养。他在采访中表示:“展馆的珍贵藏品深深吸引着我,担任小小讲解员不仅让我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更让大家从儿童视角感受展馆的独特魅力。”团队成员还对博物馆专业讲解员及其他游客进行了访谈。当被问及讲解工作的挑战时,讲解员表示:“多媒体、语音助手等数字技术是重要辅助工具,有时可以使用3D建模技术等呈现不便展出的展品。但是讲解员更需要兼具专业知识、文案创作、互动表演等综合能力,更要根据观众反馈及时调整讲解方式,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一位本地游客表示:“每次参观都有崭新的收获,我通过展品直观了解到常州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我身为常州人倍感自豪!”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小小讲解员。刘偲媛 供图
为了准确掌握不同群体对常州历史文化的认知现状与潜在需求,团队成员在常州博物馆内有序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游客对常州博物馆的了解程度、感兴趣的展品类型、文化认知情况以及对未来活动形式的期待等多个方面。在成员的耐心引导下,游客积极配合填写,为后续文化传播工作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系统整理线上线下调查数据,结合采访内容,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同时成员们精心制作博物馆文化宣传视频,既全面展现实践活动全貌,更重点凸显常州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底蕴,助力常州故事的广泛传播。
此次实践活动为“青博传薪”团队成员搭建了深入认知常州文化的平台,不仅锻炼了成员们沟通协调、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更强化了文化认同感与家乡自豪感。未来,更多人们将走进常州博物馆,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历史文化魅力,共同守护与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通讯员 朱毅阳 崔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