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振兴战略,8月21日上午,长安大学“青春绘绿矿 筑梦古榆乡”社会实践队踏入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神东基地实验室,沉浸式解码采矿生态科技。
图为队员在多煤层开采地表生态物理模拟试验场参观
首站:水资源保护“智慧中枢”
在矿井水水质分析和处理技术实验室,研究人员热情开启“水密码”解读。这里作为矿井水处理研究的“神经枢纽”,配备紫外光谱仪、离子色谱等20余套精密仪器,精准剖析矿井水pH、矿化度等指标 。从采空区过滤实验到煤基固废除氟研究,多套小试装置模拟着矿井水净化全流程,为水资源循环利用筑牢技术根基。研究人员演示时强调:“每一组数据、每一次实验,都是在为矿井水‘变废为宝’找答案。”
第二站:生态修复“科研阵地”
土壤-植物分析测试科研实验室里,专业设备有序陈列。这里聚焦矿区生态修复,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植物营养元素,为筛选修复植物、构建生态系统“把脉开方”。研究人员手持矿区植物样本讲解:“从土壤酶活性检测到根系构型分析,我们在为矿区复绿找‘最优解’,让生态伤疤慢慢愈合。”
第三站:落地岩性与碳中和
这里专注于揭示煤系地层CO₂地质封存、煤矸石矿井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岩石力学机制,以及煤系地层水 - 岩 - 气相互作用机理。实验室拥有高精度的实验设备,可开展岩石力学、热物性、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的测试实验,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图为成员参观模拟植物固沙与实验仪器
第四站:地层与水利用“模拟战场”
随后探访的大型实验室,成为本次行程的“科技高光区”。步入其中,模拟采矿地层变化与矿区水处理利用的设备阵列,尽显科研的严谨与精密。在模拟采矿地层变化区域,先进技术构建起“地层微缩模型”,动态呈现采矿应力演变、岩石变形过程。研究人员操作设备介绍:“通过还原地层变化,能提前预判风险,为矿山安全开采、生态保护‘打预防针’。”
而在矿区水处理利用板块,昂贵精细的设备组成“净水矩阵”。从复杂矿水净化,到水资源循环利用模拟,每一步都暗藏科技巧思。“这些设备让我们看清矿水‘净化路径’,助力实现水资源在矿区的高效循环。”研究人员的讲解,让成员们深刻理解科技对采矿节水、生态护水的关键作用。
图为矿井水反渗透膜测试装置
感悟:绿色采矿的科技力量
参观途中,成员们频繁与研究人员交流,惊叹于“采矿+生态”科研的深度融合。有成员感慨:“从前以为煤炭开采就是挖煤,没想到背后有这么多生态守护的科技功夫,实验室的研究,真正打通了绿色采矿的‘任督二脉’。”
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神东基地,以前沿科研为笔,书写着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的答卷。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让长安大学“青春绘绿矿 筑梦古榆乡”社会实践队看到科技赋能生态、采矿与环保共生的广阔前景。未来,期待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让煤炭开采的“生态底色”更浓,助力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图为与研究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