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行走的思政课|长安红大学赴贵州毕节“到祖国需要的黔方﹒传长大薪火的书声”实践队“智·黔行长明”课程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编者按:
  长安大学“到祖国需要的黔方﹒传长大薪火的书声”支教队深入贵州毕节阿嘎村,以服务乡村振兴,探索大中小学思政与素质培养一体化路径为目标,秉持“五育并举,筑梦黔行”理念,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德·黔心长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智·黔行长明:点燃求知星火启智;体·黔跃长健:锤炼强健体魄扬青春;美·黔彩长韵:涵养美育心灵绘梦想;劳·黔力长技:躬行实践砺成长共五大板块协同育人,在乡村孩子心中播撒全人种子,培育时代新人。本期聚焦【智·黔行长明】的生动实践。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到祖国需要的黔方·传长大薪火的书声”实践队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于7月18日在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阿嘎村创新开展“智·黔行长明”主题支教活动。实践队依托“五育并举”教育体系,聚焦长大特色科学素养培育,为当地40名小学生设计实施了包含人工智能启蒙、趣味数学建模、道路知识科普等特色课程,激发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
  
  课程以“冬季道路的神奇自融雪技术”为引,迅速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睁大双眼,仔细观察屏幕上展示的自融雪路面特写照片,甚至兴奋地指着自己衣服上的雪花图案进行对比。“为什么这种路面不会结冰?”面对教师的提问,孩子们在思考和互动中,逐渐理解了背后的科学原理——自融雪路面通过添加特殊材料,能在低温下主动释放热量,防止冰雪堆积,保障行车安全。
  
  借助生动的实验演示,教师用简易材料模拟了自融雪路面的工作原理:当盐类融雪剂遇水时,会降低冰点;而新型自融雪材料则能通过化学反应或太阳能蓄热,实现更持久的融雪效果。孩子们轮流触摸实验材料,感受温度变化,惊叹于科技的神奇。“原来科学真的能让冬天更安全!”一颗颗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悄然播撒进孩子们求知的心田。
  
  课堂的核心内容,生动展现了现代科技如何破解冰雪路面的难题。志愿教师张敔婷精心设计了四个趣味科普模块,包括“盐类融雪剂的化学原理”“太阳能蓄热式自融雪路面”“导电混凝土的发热奥秘”以及“贵州山区道路的防冻技术应用”。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巧妙结合贵州冬季道路养护的实际案例,将材料科学、热力学等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趣味知识,使深奥的工程技术在他们眼中变得直观而神奇。
  
  每个实验环节都着重突出科学原理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从普通食盐降低冰点的日常现象,到新型相变材料在低温下的智能响应,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温度传感器、观察融冰对比实验,亲身感受科技如何改变生活。“原来我们贵州的山路也能用上‘会发热’的柏油!”一位同学兴奋地说道。课后分享中,孩子们争相描述自己家乡冬季道路的特点,并讨论如何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尾声,教师张敔婷布置了“冰雪观察员”任务,鼓励孩子们记录冬季道路结冰现象,并思考可行的科学改良方案,让创新的种子在实地探索中生根发芽。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