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中国矿业大学羽翼网络支教团开展暑期支教

    发布时间:2025-08-30     阅读
    来源:陈鲁燃;张晟熙
         8月21日上午,《探索激光与智能的奥秘》实践课率先开启。支教志愿者通过智能机器人"小智"现场演示前进、转圈和空气质量检测等功能,将单片机、传感器等抽象概念具象化为"大脑""眼睛"等生动比喻。在户外实践环节,孩子们手持放大镜聚焦阳光灼烧木片,直观感受激光能量集中原理。"原来科技可以这么好玩!"一名男孩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感悟。

图为学生体验激光打印
         当天下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制作课让教室变成传统工艺工坊。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完成螺旋扎结、靛蓝浸染、氧化显色等工序,洁白的棉布在靛蓝染料中逐渐显现出独特纹样。

图为支教老师带领学生体验扎染技艺
        22日的课程充满艺术气息。清晨,《月光下的凤尾竹》旋律在校园回荡,支教志愿者用葫芦丝演奏讲述傣族民间传说。孩子们轮流抚摸葫芦丝的温润壶身,数着竹管上的孔洞,寻找藏在主管底部的铜簧片。"模仿—练习—纠错"的教学环节中,原本生疏的手指逐渐灵活,稚嫩的吹奏声渐渐连贯。课后,孩子们腰别葫芦丝奔出教室,凤尾竹的旋律仍在操场上萦绕。随后的"职业万花筒"课堂上,抽象的职业认知化作可触可感的彩色卡片,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未来的职业梦想:"我想当科学家发明机器人""我要成为音乐老师教小朋友吹葫芦丝"。

图为支教老师教学生吹奏葫芦丝
        自制漂流瓶课上,孩子们将提前泡大的彩色水宝宝与亮片装饰层层摆放,指尖翻飞间创造出一片片微型海洋世界;拍手操课伴随《小美满》的轻快旋律,师生同步拍手跳跃,整齐的节拍与灿烂的笑脸充满课堂;拼贴诗课上,废旧报纸上的文字被剪贴重组,"风把星星吹进书包"等充满想象力的诗句悄然诞生;纸盘绘画课上,彩笔流转间,小鱼、彩虹、独角兽等图案在白色纸盘上渐次鲜活。午后的跳蚤市场热闹非凡,孩子们带着闲置的绘本、玩具进行"以物易物",不仅交换物品,更分享每件物品背后的故事。
         结营仪式将支教活动推向高潮。金龙鱼慈善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孙立家先生与师生共聚一堂,《小美满》大合唱的温馨旋律中,支教队员与孩子们拍手齐歌,清澈的童声凝聚着数日来的陪伴与成长。《薪火相传》科学实验环节,志愿者们参照"神奇火焰掌"实验原理,将丁烷泡沫在手心点燃并依次传递,最后引燃中央水盆的壮观火焰,象征知识之火与志愿精神的生生不息。随后的葫芦丝合奏《小夜曲》勾勒出宁静夜晚的美好图景,皮影戏《流沙河收复沙僧》中孩子们巧手操纵皮影,在光影交错间重现经典故事。压轴的舞龙表演更是彩龙翻飞,孩子们挥洒汗水舞动传统文化,灿烂的笑容感染全场。
         最后,"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益海助学中心隆重举行。灌云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嵇寒冰、中国矿业大学信控学院团委书记谢龙龙及支教团志愿者、学校师生共同参与。谢龙龙在致辞中表示,学院将依托"羽翼网络支教团"十一年服务基础,持续选派优秀志愿者赴中心开展支教活动。嵇寒冰对中国矿业大学长期关心支持灌云县困境儿童成长表示感谢,期待以基地共建为契机,拓宽校地在志愿服务、素质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在全体师生的见证下,双方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制度化、长效化新阶段。
        据悉,本次支教活动累计开展特色课程18门,覆盖学生60余人,创作手工作品200余件。支教团成员在奉献中受教育、长才干,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写进乡村教育的田野。基地揭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我们将持续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基层,为乡村孩子点亮梦想、照亮未来。

 
责编:周云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