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 | 趣味科学课开讲啦

    发布时间:2025-08-31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

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 | 趣味科学课开讲啦

2025 年 8 月 26 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走进社区,与孩子们一同开启了一场关于物理世界的奇妙探索之旅。以 “浮力与压力” 为主题,通过口服液瓶浮沉子、叠杯吹气两个趣味实验,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与观察思考中,解锁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大家看,我只要捏一捏这个矿泉水瓶,里面的小瓶子就会沉下去;松开手,它又会慢慢浮上来!” 课堂一开始,志愿者手持装有口服液小瓶的矿泉水瓶演示起来。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这个 “会听话的小瓶子” 吸引,纷纷凑近观察,专注地盯着微型浮沉系统的运动,小脸上满是思索的神情,迫不及待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志愿者从浮沉子的工作原理娓娓道来:“口服液小瓶能上下浮动,关键在于它本身的重量和内部存留的气泡 —— 这两者共同决定了小瓶的平均密度。当我们捏压矿泉水瓶时,外部压力变大,会压缩小瓶里的气泡,气泡体积变小,小瓶整体密度变大就会下沉;松开手后,压力减小,气泡恢复原状,密度变小又会浮起来。” 讲解过程中,孩子们敏锐地发现,口服液瓶在水中运动时,瓶口总会带着一个小水泡。这个细节自然引出了 “液体表面张力” 的讨论,“为什么气泡总是紧贴着瓶口?” 的疑问抛出后,大家纷纷盯着水面,仔细观察水与空气交界处的神奇特性,小脑袋里装满了好奇。
进入实验环节,孩子们化身 “小小科学家”,谨慎地摆弄着手中的器材。有的孩子反复调整口服液瓶内的水位,测试不同配重对浮沉效果的影响;有的则一边捏压矿泉水瓶,一边记录力度大小与小瓶下沉速度的对应关系。当发现口服液瓶在即将浮起时总会在水面稍作停留,志愿者顺势引导大家讨论:“这是表面张力像一层看不见的薄膜,暂时托住了小瓶子,大家可以试试轻轻晃动瓶子,看看会发生什么?” 孩子们动手尝试后,直观感受到振动能打破表面张力的平衡。更有细心的女孩发现,干燥的瓶口和湿润的瓶口会产生不同的气泡附着效果,这又引发了关于润湿现象与表面张力关系的深入思考,课堂上满是思维碰撞的火花。
随后的叠杯吹气实验同样充满惊喜。志愿者将两只塑料杯叠放在一起,从杯口侧边平稳吹气,当上面的杯子轻轻浮起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呼。“这是因为气流让两杯之间的压力降低,下面的压力大于上面,就把杯子托起来了!” 志愿者的解释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大家纷纷动手尝试,有的孩子换用不同大小的杯子组合,发现口径相近的杯子漂浮效果最好;还有孩子测量吹气角度与杯子漂浮高度的关系,在实践中直观理解了伯努利原理的应用,脸上满是 “原来如此” 的兴奋。
课程接近尾声,孩子们一边整理实验器材,一边分享着自己的发现:“表面张力真的像一层看不见的薄膜,太神奇了!”“原来压力差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把杯子都托起来了!” 原本普通的口服液瓶、塑料杯,此刻都成了探索物理世界的 “法宝”。
这堂科学实践课,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浮力与压力的基本原理,更教会他们用细致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细节。从观察浮沉子运动时液面的细微变化,到感受表面张力的微妙作用,孩子们学会了从更精细的角度分析现象,体会到物理学中平衡与变化的辩证关系。而这种从直观现象到本质思考的过渡,正是科学启蒙最珍贵的价值,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热爱科学、乐于探索的种子。
责编:周云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