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不去人海去竹乡

    发布时间:2025-09-15     阅读
    来源:徐逸冉
  今年夏天,当许多人选择奔赴人海、涌向热门景区之时,我和团队成员却反其道而行,走进了安吉报福镇的景溪村,开启了一段与竹为伴的乡村振兴实践之旅这里没有喧嚣的人潮,只有绵延的竹海;没有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只有静谧的村落和等待唤醒的老屋。我们带着设计的工具与思考,在这片竹乡深处,展开了一场乡村活化实践。
  设计方案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最初,面对村中闲置的民居,我们提出了“竹楔”的概念——希望像传统的竹楔一样,以轻柔而精准的方式介入乡村肌理,连接传统与现代,激活空间与产业。然而,理想中的方案在现实中不断接受考验:如何让竹材的运用既体现文化特色又符合建造实际?如何让植入的功能既创新又契合村民需求?在一次次实地测量、与村民座谈、与工匠探讨后,我们逐渐找到了答案。
  方案从最初的概念深化为“一屋一院一竹林”的可实施体系:保留老屋主体结构,以轻介入的竹材构造营造新空间;院落通过竹装置划分功能区域,支持展览、市集、交流等多元场景;竹林则成为自然课堂与休闲体验的延伸。每一处设计都在地与竹乡的语境对话,每一处细节都在回应真实的需求。
  回顾这段实践,我常常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有温度的乡村建设?景溪村给了我答案——它不是设计师孤芳自赏的创作,而是一场基于土地、基于人、基于文化的共建。乡村振兴,不是把城市模式复制到乡村,也不是把乡村变成迎合外人的布景,而是要让乡村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像竹子生长那样,从容而坚定,有节而有度。这个夏天,我们不去人海去竹乡,或许正是因为在这里,我们更能看清来路,也更能读懂归属。
责编:周云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