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党建引领社会实践,践行青年学子社会责任,近日,成都大学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成都市残联主办的“美丽工坊——幸福集市”,以专业服务与志愿热情,为残障手工创业者、心智障碍儿童搭建温暖桥梁,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
搭好“展示台”,为残障创业者赋能
2025年10月2日星期四,活动当日清晨,由67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组成的实践团队成员(杨爱佳、王渊、卿雯雯、邓娟、张希麒)8点便从成都大学出发,提前抵达集市现场,迅速进入“服务模式”。
围绕残障手工创业者的核心需求,团队分工开展展位铺设工作:有的协助搬运手工制品与展示物料,轻拿轻放确保商品完好;有的结合专业所学,指导创业者进行商品陈列,通过色彩搭配、层次摆放突出手作特色;有的主动帮行动不便的创业者张贴价格标签、布置装饰绿植,让每个展位既整洁有序,又充满生活气息。
“多亏同学们帮忙,原本一个摊位要很久的准备工作,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一位从事手工编织的残障创业者笑着说。团队用高效协作与细致服务,为集市顺利开市扫清障碍,让残障创业者的匠心作品得以更好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当好“小伙伴”,陪心智儿童绘美好
在集市互动体验区,实践团队的同学们与心智障碍儿童一起动手,共同编织小商品,现场氛围温馨有爱。为更好地陪伴孩子,队员们提前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基础编织技巧,反复练习绕线、打结等步骤,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中,队员们放慢节奏,与孩子们一对一相伴:大家手把手一起穿针引线,用“再绕一圈就更棒啦”“你选的颜色真好看”等话语不断鼓励,陪伴孩子共同体验动手的乐趣;当孩子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队员们及时安抚情绪,用趣味贴纸、小故事等方式营造轻松氛围,让整个编织过程充满欢声笑语。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小巧可爱的编织挂饰、钥匙扣陆续完成,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践行初心,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志愿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课’。”实践团队成员在分享中提到,看到残障创业者对生活的热爱、心智障碍儿童眼中的光芒,更加明白“奉献”二字的重量。此次活动也将旅游学院“以文化人、以情暖人”的专业理念融入实践,实现了“党建+志愿服务+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旅游学院学生党支部将持续聚焦社会需求,依托专业优势开展更多公益实践活动,推动党建与社会实践同频共振,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成长成才,为建设温暖包容的成都贡献“成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