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挺不厝·毅启文兴”实践队走进黄厝村,先后走访红砖雕传承人史文沧老师与农民画传承人方良居老师,以实地访谈结合非遗讲堂的形式,推动传统文化在亲子群体中传播。

图为“毅启文兴”实践队员与红砖雕传承人史文沧老师的访谈交流场景

图为“毅启文兴”实践队员与红砖雕传承人史文沧老师的合照
当日上午,实践队在红砖雕传承人史文沧老师的工作室参观“梅兰竹菊”等红砖雕代表作,史老师讲述砖雕作为闽南建筑“文化符号”的价值,工作室陈列的古厝构件与现代作品展现技艺传承脉络。随后在农民画传承人方良居老师创作室里,方老师以《钟馗》《财神》为例,解析农民画中“驱邪纳福”寓意及朱砂红、剪纸纹样等传统元素,通过新旧创作手稿对比,呈现艺术与生活的联结。

图为“毅启文兴”实践队员与农民画传承人方良居老师的访谈交流场景
当日下午非遗讲堂上,实践队基于访谈素材,结合图片展示,生动形象地向小朋友讲解其中的非遗文化。队员通过古厝砖雕图片讲解“梅兰竹菊”等纹样文化内涵;农民画环节中,队员提炼“红、黄、蓝”三原色乡土配色法则,展示方老师作品细节图。

图为“毅启文兴”实践队员与农民画传承人方良居老师的访谈场景

图为“毅启文兴”实践队员与小朋友在非遗讲堂的互动场景
此次活动以“访谈记录—知识转化”模式,构建起青年实践与非遗传承的联结桥梁,充分彰显了青年学子在非遗保护中的责任担当,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探索出“访、研、讲、传”一体化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