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解码创新,锚定青春坐标!江南大学学子江阴实践记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江南大学“知行新澄力”陈心语
 一、走进霞客湾创智园,触摸创新蓝图
  
  霞客湾创智园宛如一幅动态展开的创新画卷,实践团成员们在园区讲解员的引领下,深入了解了霞客湾科学城的战略导向与定位。作为太湖湾科创带“第一岛链”,霞客湾科学城核心区以“一岛·两心·四坊”的空间布局,承载着未来科技从策源孵化到加速成长、从前端研发到中试量产的全链条、全周期发展使命,致力于成为江阴未来发展的优质增长极、活力创新源、美丽生态区和数字新高地。
  
  作为科教孵化中心,霞客湾创智园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实现了产学研的良性互动。这里引进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型企业以及国内外一流科技研发人才,着力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文化氛围浓厚的科创名片,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精密光电研发中心、武汉大学长三角科创中心、江南大学江阴校区等都在此扎根。
  
  展厅内的沙盘模型上,闪烁的灯光勾勒出园区的空间布局;孵化器里,一个个萌芽的项目正悄然生长;中试基地中,设备运转不停。“双创”人才“550”支持计划、“人才贷”“人才保”等政策,为创新创业者增添了前进的动力。“这里不仅提供物理空间,更搭建了资源对接的桥梁。”讲解员的话让同学们明白,一个成功的创业生态,离不开政策、资本、技术与服务的交响共鸣。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入驻企业名单,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滋养着“从0到1”的突破。
  
  二、对话企业,汲取创新力量
  
  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先后走访了江阴通用半导体有限公司和无锡宇钛半导体有限公司,触摸半导体产业的“江阴脉动”,探寻半导体行业高门槛创业的破局逻辑。
  
  在江阴通用半导体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综合部经理李侠介绍,公司2020年发布了国内首台激光引切设备,解决了国内相关“卡脖子”问题;2023年制作出全国首台碳化硅精定玻璃,厚度达130微米,而日本迪斯克同类产品厚约400微米。深入了解公司发展历程、核心产品与科研团队信息后,实践团成员们被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研队伍所展现出的蓬勃创新活力所打动,不禁感叹这些青年在面对国家创新难题时的勇气与担当。从最初的技术跟跑到如今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拥有多项自主专利,这家企业的成长轨迹,正是“创新为魂”的生动注脚。
  
  随后,实践团来到无锡宇钛半导体有限公司,参观了企业车间,了解了半导体工艺中重要的金属镀膜工艺。成员们还与公司总经理陈天奇和专业技术顾问陈老师展开座谈。交流中,陈老师对在校大学生提出建议:要注重基础学习,找到个人兴趣和定位,实习应侧重专业方向。企业更青睐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积极性高、能坚持不懈解决问题的人才。同时,公司也期待未来能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开展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三、实践感悟,共话创新未来
  
  金融2402班的刘佳源感慨道:“通过对半导体企业的参观学习,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把卡脖子的难题变成领跑的优势’。每一项技术的研发都离不开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硬核技术不是实验室里的数字,而是能攥在手里的竞争力。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不仅是个人追求,更是青年一代的家国担当。”
  
  金融2401班的陈心语表示:“和宇钛半导体公司陈老师的交流让我感触颇深。我想,我们在追求成绩的同时,不能忘记培养肯钻研、肯吃苦的学习品质,只有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金融2402班的戴诗源则说:“本次对霞客湾创智园的参观让我们对‘科创江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创新不仅是企业的单向求索,更是政府与企业的双向互动。江阴的人才政策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也极具借鉴意义。”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