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泰州学院学子浙江实践:以法治微光点亮千年运河文脉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暑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千年运河情,法治守护行”实践团队走进浙江台州、宁波、衢州、绍兴四地。他们以“文化溯源+法治宣讲”为纽带,通过童趣互动、乡音对话、情景演绎、场馆研学等形式,让大运河保护的法治理念融入社区街巷、乡村院落,用青春力量为千年运河文脉传承注入鲜活动能。
台州和合社区:童声里播下“护河守则” “我是运河小卫士,河底宝贝不打扰!”在台州市和合社区活动室,25名孩子的稚嫩童声回荡。这场以“浙东运河承古韵,童手护法向未来”为主题的活动,正让法治保护的理念悄悄扎根。
专题短片里,京杭大运河的磅礴与浙东运河的灵秀交织,古桥、商船、水乡炊烟的画面,让孩子们触摸到运河的历史温度。实践队员展开巨幅运河地图,从北京通州漕运起点讲到杭州拱宸桥商贸节点,重点解读浙东运河239公里“江南支线”上的老茶馆、古粮仓——课本里的插画,成了可感知的文化根脉。
为让《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走进孩童世界,队员将法条转化为“运河小卫士守则”:用教室保洁类比“禁止抛扔垃圾”,以插画阐释“古桥保护”。趣味问答中,“浙东运河起点在哪”“条例哪年施行”等问题引发抢答,运河书签成了最好的“教具”。
百块拼图组成的运河流域图景成了高潮。孩子们分组拼接北京码头、山东堤坝、浙东乌篷船等元素,当完整运河全貌呈现时,欢呼声响彻活动室。“这让他们懂了,运河的完整,需要每一段的坚守。”队员说。最后,孩子们齐声宣读的守护公约,让法治与传承的种子在童声里萌芽。
叶沂欣、周晏姿供图宁波余家路村:乡音里唤醒“遗产记忆”
宁波慈溪新浦镇余家路村的活动,从一幅京杭大运河长卷展开。队员指着浙江段航运脉络,讲“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过往:北宋商帮集聚、明清货物北运的故事,让村民恍然——家门口的运河曾是“黄金水道”。
拼图互动区,老人们戴着老花镜还原运河故道。七旬老人指着浙江段图示忆起渡口扛包的青春,漕运的喧闹、护河的往事顺着乡音漫出。队员趁机展开条例折页,用“扔垃圾不光要捡,还得罚款”的大白话,把“遗产保护范围”“水质要求”讲进心里。不少老人拍下条例要点,“要给娃们说道说道”。
梁佳音、何伊渲供图衢州府前社区:青春视角里的“法治实践课”
衢州府前社区,“千年水龙”的比喻串起运河史。队员结合画卷讲两岸文明因水而兴,让青少年明白:运河是流淌的文明史诗。
“运河小卫士闯关”里,“丢零食袋违法吗”引发抢答,“护河小标兵”贴纸让法治认知落地。队员展示清淤出土的旧陶罐:“这是运河的‘日记本’,破坏岸边石头,就像撕坏了关键页。”
“运河法庭”情景剧更让气氛升温。模拟“倾倒油漆”场景中,孩子们手持自制“条例卷轴”,依据第23条“宣判”:“违法者要清污、缴罚款!”旁观长者跟着手册划重点,法治意识在代际间双向传递。
余乐供图绍兴运河博物馆:展柜间的“古今对话”
绍兴浙东运河博物馆内,实践成了跨越千年的“对话”。这座藏着运河记忆的场馆,陈列着漕运账簿、商船模型,见证着浙东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
队员化身讲解员,在复原古码头前讲绍兴老酒、丝绸如何顺河远行;站在“遗产保护”展区,他们将法条与展柜里的古桥构件、水质数据并置:“过去靠自觉,现在有法律撑腰,守护更有力量。”
陈可宇供图
从台州孩子紧握的书签,到宁波老人手机里的条例照片,从衢州祖孙共阅的手册,到绍兴博物馆里的驻足思考,这场跨越四地的实践,让运河守护的理念走进不同年龄层。南师大泰州学院的学子们用专业证明:文化遗产保护从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触摸的行动。团队收集的200余条建议与创意,将继续完善“法治+文化”模式,让千年运河在青春守护中,永远流淌着文明的鲜活印记。
作者:周晏姿、李萧 来源:“千年运河情,法治守护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活动推荐
- 线下实习篇|反诈路上,步履不停
-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其中AI技术的滥用更使诈骗形式更具隐蔽性、迷惑性,给公众财产安全和社会治理
- 实践活动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