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实验室里"熬"出助农配方 小杂粮变身科技富农方——河南城建学院三下乡团队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河南城建学院 “青耘良西 - 青春兴农实践团” 聚焦鲁山县马楼乡良西庄村杂粮加工率低、缺乏标准化生产体系的问题,开展 “三下乡” 科技助农活动。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凤莲博士指导下,团队依托实验室专业设备,将当地杂粮转化为科学数据,研制健康粥初配方,旨在为提升杂粮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探索路径。

  7 月 3 日,实践团的成员们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忙碌起来。马凤莲博士带领大家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凯氏定氮仪等专业设备在此时派上了大用场。团队成员运用凯氏定氮仪对田间采集的杂粮原料进行蛋白质中氮含量检测,这一实验能精准确定杂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为后续配方的研制提供关键的科学数据支撑。除了凯氏定氮仪,近红外光谱仪等设备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帮助团队将杂粮原料的各种特性转化为具体的科学数据,让原本抽象的粮食成分变得清晰可测。

  基于这些精准的数据,团队进入了配方制定阶段。马凤莲博士带领成员们结合当地杂粮的营养特性,参考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反复测算各种杂粮的搭配比例。他们先是筛选出燕麦、黑豆、莲子等适合熬粥的食材,再根据检测出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含量,确定每种食材在配方中的占比,确保既能最大化保留营养,又能兼顾口感。经过多轮讨论和调整,最终敲定了健康粥的初配方。

  随后,团队遵循 “粮堆功效解析 — 营养特性讲解 — 配方优化验证” 的创新流程对初配方进行完善。活动伊始,马凤莲博士让团队成员轮流讲解燕麦、黑豆、莲子、绿豆、花生、薏米、麦仁等粮堆的功效,从谷物到杂豆,大家简单介绍后,现场俨然成了一个小型 “粮食科普站”。随后,马博士对照着眼前琳琅满目的食材,系统讲解其营养特性,特别强调全谷物和豆类因富含膳食纤维,是血糖偏高人群的理想食材。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们首次清晰认识到家庭熬煮与科学配方的差异,也体会到后者在食材搭配上的精妙 —— 既充分考虑营养功效,又兼顾食用口感,配方的精简背后是对食材特性的深刻理解。
图为马博士讲解谷物,周梦杰摄

  理论讲解结束后,小组成员按照配方立刻动手熬制杂粮粥。超级厨房实验室内麦香四溢,“青耘良西” 实践团成员将初配方按比例熬制调试出首批健康粥配方,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初级配方,并讨论对健康粥配方的喜好。马博士则借着熬制过程展开现场教学,正当她强调 “控温是保留营养的关键 ——” 时,最后一碗刚熬好的粥已被学生们笑着争相分食。大家细细品味着唇齿间绵密的口感,脸上满是惊喜。“实验室熬的粥也可以是科技助农的良方!” 队员黄志祥竖起大拇指感慨道。图为熬制出来的粥,周梦杰摄图为樊新茹同学品尝,周梦杰摄图为黄志祥同学,品尝完后竖起大拇指,周梦杰摄

  这场将实验室检测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的实践,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化了对粮食营养的认知,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看似平凡的杂粮粥里,藏着科技赋能农业的无限可能。后续,团队将根据大众口味偏好进行改良,按照配方包装产品,为当地杂粮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冯雪倩,王琪汶    来源:河南城建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护鸟营”暑期社会实践团于东安端桥铺中学开展防溺水宣讲
  • 探寻创新路走进德化瓷韵之心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实践队赴泉州德化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
  •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
  •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
  • 聚焦“传非遗,振乡村”,组织团队赴流坑村。开展古村落保护调研、非遗傩舞等文化体验;参与巡河护河、樟树林维护生态实践;学习蚕丝被
  • 三下乡 2025-07-08
  • 传承体艺魅力 点亮成长梦想——“领梦者·未来”团队在渣坪开展特色体育课程
  •  南昌医学院“远志青年实践团”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    ——“重走领袖指引路,共绘
  •  2025年南昌医学院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③    —— “井冈淬红魂,赣鄱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