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遂溪县青少年宫联合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开展“小小科学家·暑期科普筑梦营”暑期科普系列活动第二期 ——“声音的小秘密”科普活动。“小小科学家”科普突击队队员,带着趣味实验与生动讲解,让声音的奥秘变得触手可及。
生活里的声音大搜罗
活动开场,突击队队员用动画片段里的“爬山回声故事”引发共鸣,抛出“声音朋友大猜想”话题。并由此切入:“大家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呢?” 孩子们瞬间活跃, “小鸟的叫声!”“汽车喇叭声!”“刷牙的声音!” 各种答案脱口而出,声音的 “日常存在感” 先入为主。紧接着抛出核心问题 “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成功勾起好奇,一场探索之旅正式启程。
探寻声音诞生之谜
带着这个疑问,突击队队员用实验视频让孩子们直观看见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转而请孩子 “将手放在喉咙处,然后发声”,亲身感受声带振动 —— 原来,声音源于物体振动!当看不见的振动,通过喉咙的触感“可视化” 呈现,抽象知识瞬间变得具体可感,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恍然大悟,成了最好的反馈。
创意实验:变身声音魔法师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当属 “水瓶琴”“会跳舞的蛇” 等动手实验。分组挑战 “水瓶琴” 实验!孩子们往不同水瓶装水,敲击瓶身,调出高低不同音调,感受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用普通水瓶奏响奇妙旋律,体验创造乐趣。“会跳舞的蛇” 实验超吸睛!按步骤操作:纸杯扎孔穿吸管,扭扭棒做小蛇放杯底,吹动吸管发声,小蛇真的 “跳舞” 啦! 孩子们亲眼见证声音振动的力量,明白声音能传递能量,在动手实践中玩得不亦乐乎,科学思维持续拓展。
这场活动,没有晦涩公式,只有 “看得见、摸得着、玩得嗨” 的科学体验。从生活现象引入,用实验拆解原理,借动手巩固认知,突击队队员把声学知识变成一场 “探索游戏”。孩子们在问答中思考,在实验里求证,在欢笑声中明白:声音的小秘密,藏在每一次振动、每一回传播里,更藏在主动探索的好奇心之中。当活动结束,孩子们不舍地讨论着 “回家再做水瓶琴”,这场科普的价值已然显现 —— 它播下的不仅是声学知识的种子,更是科学探索的热情,让孩子们未来也能带着好奇,持续解码世界的奇妙。
文字 | 黄显淇 何钰婷 梁淑坚
摄影 | 刘龄蔓 罗锦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