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项照涵) 7月11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赴庐江县金牛镇学农支农实践团队成功与庐江县千万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张书记会面,并实地参观现代化葡萄种植基地。在乡村振兴的田野课堂上,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农业新图景,以专业视角探寻产业发展的“甜蜜密码”。
一、葡萄园里的“科技课”:绿色种植点亮致富路 在张书记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连片温室大棚,饱满的阳光玫瑰葡萄缀满枝头。“这种大棚可以调节温度与湿度,延长葡萄生长周期,保护果实品质,优化管理效率。”张书记指着栽培架说到。队员们俯身观察葡萄改良成果,将课本中的化工知识与农业实践碰撞融合——这是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生动样本,让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田间地头扎根生长。当阳光透过薄膜在葡萄上折射出琥珀光晕,新农人与土地的故事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图为实践队员在葡萄园观察栽培成果。诸家文 供图
二、校企对话谋发展:产学研共绘金牛新蓝图 当日下午,团队赴庐江县千万家农业生产公司开展会议。团队开启全方位调研,向公司总经理王总了解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种植户分布;记录灌溉水稻布局、传统施肥习惯。同时,与村镇干部交流中,获取产业扶持政策、种植户需求痛点等信息,为后续液体肥料宣讲精准匹配需求积累一手素材。以青春之智为笔,以企业为桥,青年学子与农业企业携手搭建起知识转化与产业发展的互通之路——这是用青年智慧回应产业痛点的双向奔赴,让校企合作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结出硕果。
图为校企座谈交流现场。诸家文 供图
三、青春答卷: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 夕阳西下时,队员们站在葡萄园的高处远眺。远处,新规划的加工厂房正在打地基;近处,村民们忙着采摘装箱。负责人杨浩同学感慨道:“三下乡学农支农实践,不仅是一次知识与实践的碰撞,更是一场心灵与乡土的对话。我们将带着这份感悟与成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笃定前行,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无愧于青春的答卷。”此刻,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访谈记录、相机里定格的笑脸、微信群里激烈的讨论,都在诉说着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故事:当青春遇见乡土,当化工邂逅农业,产生的"化学反应"正在改变这片土地的未来。
图为实践团队王玉涵同学拍照留恋诸家文供图
四、实践收获:在乡土沃野中淬炼成长 回望金牛镇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心中涌动的是最深切的感激——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宝贵的“行走课堂”和“实践育人”平台,让我们得以走出象牙塔,将化工知识真正“种”进广袤的田野。漫步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间,我们触摸到乡村振兴跳动的强劲脉搏,每一次跳动都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这段难忘的实践经历,不仅让专业知识落地生根,更让我们深刻领悟到青年学子肩负的时代重任——用专业所长赋能乡村发展,以科技力量绘就振兴蓝图。这份认知如同明亮的灯塔,为我们照亮未来的奋斗之路,指引着我们在科研创新与服务社会的征程中笃定前行。这片土地以最质朴的方式滋养了我们的成长,完成了知识与情怀的双向奔赴,这或许就是新时代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最珍贵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