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绣针线勾勒虎魂,凝青春永赓匠心

发布时间:2025-07-12     阅读
2025年7月12日下午,骄阳似火,暑意正浓,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耕读三秦看振兴·产销文旅共融情”暑期三下乡团队踏着热浪走进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五星村,围绕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展开调研。在两个半小时的实践中,团队成员与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布老虎的继承者马玲仙、郭莉两位老师深入交流,亲手体验布老虎制作技艺,在一针一线与一问一答间,触摸非遗文化的温度,探寻其与乡村振兴时的无限可能。
 
一、聆听非遗故事:布老虎里的文化根脉
“这布老虎啊,是咱老辈人传下来的念想,端午送虎、满月戴虎,图的就是个平安吉祥。”刚走进五星村布老虎工坊,郭莉老师便指着展架上形态各异的布老虎向同学们介绍。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色彩艳丽的布老虎上,金线绣成的虎纹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民俗的记忆。郭老师介绍,布老虎是黄河流域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品,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最初源于先民对虎的图腾崇拜,后逐渐融入婚丧嫁娶、节庆祈福等民俗场景,成为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符号。“你看这虎头的‘王’字,是用五彩丝线绣的,既显虎威,又含‘王者之气护佑’的寓意;这圆滚滚的造型,不仅讨喜,更暗含‘圆满’的祝福。”她拿起一只巴掌大的布老虎挂件,细细讲解其中的文化密码。在谈及布老虎对现代中华文化的影响时,郭莉老师眼神明亮:“它不只是个工艺品,更是活态的文化遗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如今常出现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民俗魅力的‘小使者’。更重要的是,它让年轻人看到,咱老祖宗的智慧里,藏着最动人的文化自信。”
二、体验非遗技艺:一针一线传承匠心
听完讲解,团队成员在马玲仙、郭莉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布老虎制作体验。裁布、剪样、缝制、填充、绣纹……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暗藏门道。“针脚要密,不然塞棉花的时候容易漏;虎嘴的弧度得对称,才能显出虎的精气神。”郭莉老师手把手教同学们穿针引线,指尖翻飞间,原本零散的红黄布料渐渐有了虎形。 “原来这老虎的耳朵要缝成三角形才精神,眼睛用黑色布贴更有神韵!”团队成员夏祥一边对照老师的示范调整针脚,一边感叹传统技艺的讲究。当亲手缝制的布老虎从手中诞生,尽管针脚略显稚嫩,却承载着满满的成就感。“捧着自己做的布老虎,突然明白‘传承’不是一句空话,它就藏在这些具体的手艺里。”团队成员张杨尚看着自己的作品,若有所思地说。 两位老师看着同学们的成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们年轻人学得快,也有新想法,”马玲仙老师笑着说,“上次有个学生给布老虎加了个钥匙扣,说这样能随身带着,这不就是新创意吗?”同学们看着自己手里的布老虎,不约而同地笑了。
三、共话传承与振兴:非遗如何“活”在当下
制作体验结束后,团队与郭莉老师展开深度访谈,围绕布老虎的传承与发展、非遗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等话题展开探讨。当被问及“传统与创新如何平衡”时,郭莉老师沉思片刻后回答:“传统是根,丢了根就成了无源之水。但创新是路,没了路就走不远。我们现在既保留‘虎头圆、虎身胖’的经典造型,也尝试用牛仔布、荧光线做新设计,还开发了布老虎书签、抱枕等文创产品,让老手艺能融入现代生活。”对于年轻一代的接受度,她坦言:“以前担心年轻人不爱这些‘老物件’,但这几年通过短视频、进校园展演,很多孩子主动来学做布老虎。上个月还有大学生团队来拍纪录片,说要让更多人知道布老虎的故事。只要让他们觉得‘有用、有趣’,传承就有希望。”谈及布老虎面临的挑战,郭莉老师语气凝重:“最大的问题还是传承人。年轻人愿意学,但能沉下心做全职传承人的少;另外,纯手工制作效率低,批量生产又怕丢了‘魂’,市场化这条路不好走。”
而提到工坊对五星村的影响,她的语气又轻快起来:“村里把工坊打造成文旅打卡点,游客来学做布老虎、买文创,还能带动农家乐生意。可以说,布老虎成了村里的‘致富虎’。”
访谈最后,郭莉老师握住同学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是要一代代人捧在手里、记在心里的。你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见过大世面,更要清楚自己的责任——把这些老手艺传下去,别让它们在岁月里慢慢淡了、没了。”
四、感悟与启程:让非遗之花绽放在振兴路上
夕阳西下,团队成员与两位老师在布老虎工坊前合影,镜头里,同学们手中的布老虎与身后“五星村布老虎非遗工坊”的牌匾相映成趣。告别时,郭莉老师还塞给每位同学一个迷你布老虎挂件:“带着它,别忘了今天的约定。”“这次调研让我明白,‘产销文旅共融’不是口号。”团队负责人在返程路上感慨道,“布老虎既守护着文化根脉,又成为乡村振兴的支点,这正是‘耕读三秦看振兴’的意义所在——从传统文化里找智慧,在乡村大地上学担当。”
 
车窗外,五星村的炊烟袅袅升起,工坊里的布老虎仿佛仍在阳光下闪耀。对于团队而言,此次五星村之行不仅是一次非遗文化的探寻,更是一场关于传承与责任的深刻启蒙。而那一只只手作的布老虎,将带着同学们的感悟,继续见证非遗与乡村振兴交织的动人故事。
作者:秦斌    来源: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董允坝下蔬果香,智慧农田织锦绣——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乡村振兴实践队在董允坝开展科技农
  • 兰州交通大学志愿者为乡村儿童打造多彩暑期课堂
  • 数智赋能田野间,同心共绘振兴卷
  • 数智赋能田野间,同心共绘振兴卷
  • 7 月 2 日,巢湖学院 “智汇农业,数联乡村” 智慧农业发展调研团赴庐江县同大镇开展实地调研,旨在探索智慧农业发展应用现状及数字技
  • 三下乡 2025-07-12
  • 谋定而后动  智慧调研团启航智慧农业实践新征程
  •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E路童心,科教兴乡”暑期“三下乡”支教团实践活动纪实(
  • 安全同行,绘就多彩童年
  • 播撒知识种子,静待成长花开
  • 播撒知识种子,静待成长花开
  • 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进来,为平凡的教学日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在这里,支教老师与孩子们共同书写着成长的篇章,知识的种子在欢
  • 三下乡 2025-07-12
  • 以智慧农业赋能教育新未来
  • 以智慧农业赋能教育新未来
  • 7 月 6 日,巢湖学院 “智汇农业,数联乡村” 智慧农业发展调研团前往岗岭社区开展实践活动,为普及智慧农业知识、提升乡村青少年对农
  • 三下乡 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