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棂,为乡村小学的日常教学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在这里,支教团成员们正用爱心与智慧,浇灌着孩子们求知的幼苗。
在上午的课业辅导中,一位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女生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她主动预习三年级数学课程,在分数计算环节遇到困惑时,提出了触及概念本质的疑问:“老师,为什么分数计算要使用乘法?”支教老师运用生活化的“分披萨”教学法,通过形象比喻化解了学生的疑惑。“孩子们这种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尤为珍贵,”支教团成员表示,“这正是基础教育最需要呵护的品质。”
下午的美育课程则呈现出别样生机。在情绪表达训练中,学生们通过情感卡片游戏,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演绎不同情绪的语句。《小猫找汗》的分角色朗读环节,更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踊跃举手的场景令人动容。“美育教育不仅要传授技巧,更要激发孩子们的表达自信,”负责该课程的支教团成员如是说。
特色课程同样收获惊喜。在基础摄影教学时,当孩子们首次看到自己和同伴出现在电子屏幕上,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我将来要当摄影师!”一位小男孩兴奋的宣言,让支教团成员们看到了教育唤醒梦想的力量。
当然,教学实践也面临挑战。如何在高互动性的课堂中维持良好秩序,成为支教团队重点研究的课题。“我们正在探索‘活而不乱’的课堂管理模式,”支教队长介绍,“既要保护孩子们的求知热情,又要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夕阳西下,结束一天教学的支教团成员们踏上归程。他们深知,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今日播撒的知识种子,终将在孩子们的生命中绽放异彩。这份坚守与期待,正是乡村教育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