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携手遂溪县博物馆,于博物馆内开启“暑光宝盒,科学盲盒”暑期科普系列活动第五期——台风大揭秘。本次活动旨在加深青少年对台风相关知识的了解,强化防台风安全意识,并普及实用的防御方法,以降低台风可能带来的风险。
科普讲座

突击队队员潘冰冰首先讲解了充电宝般的台风:介绍了台风的四种预警信号,每种信号对应的危险等级及防御要点,明确不同预警下人类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接着讲解了危险的台风眼——内部风平浪静,外围却风雨剧烈,还现场播放了台风过境时的声音。
最后科普了台风防御的具体方法,包括提前储备水、食物、药品和电力物资,及时搬移阳台、窗台、屋顶等处的花盆杂物,用宽胶布在窗户贴“米”字形加固,实时关注台风预警信息,以及尽量待在安全坚固的房屋内、紧闭门窗并远离迎风门窗等。
科普绘画

在这个充满创意的环节里,小朋友们可尽情释放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心中台风来了的模样——比如狂风中的天空、摇晃的树木、雨水冲刷大地的场景等。大家既能大胆创作独属自己的作品,也能参考屏幕上的精美范例,融合灵感与奇思妙想,画出既真实又童趣的台风景象。这不仅是艺术表达,更让孩子们在创作中加深了对台风的印象与理解。
科普实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开展了生动有趣的‘水中的台风’实验,过程充满探索乐趣:小朋友们会领到一杯装有三分之二盐水的透明塑料杯和一根筷子;大家用筷子快速搅动盐水形成‘水中漩涡’,再滴入色彩鲜艳的食用色素,观察色素随水流扩散的样子;随后专注观察——中心是平静的‘眼区’,外围水流则带着色素旋转,形成鲜明对比。
亲手参与实验后,小朋友们直观看到“水中台风”形态,清晰分辨出中心“平静眼区”与外围“旋转水流”的区别。这不仅加深了对台风眼特征的理解,更在操作中强化了对台风整体结构和形成原理的认识,让抽象知识变成了可感知的直观体验。

助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小科学家科普突击队”积极行动!未来,我们将持续携手遂溪县博物馆,开展更多助力青少年成长学习的科普活动,为强化科普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注入青春动能,贡献青年力量。
文字:肖沼怡 何钰婷 黄显淇
摄影: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