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思政赋能双向成长:高校实践团的垃圾分类育人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
思政赋能双向成长:高校实践团的垃圾分类育人课堂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要求,7月5日,巢湖学院“赴梅渚镇儿童教育帮扶团”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以垃圾分类教育为载体,创新融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既为给儿童播撒环保种子,也让青年师生在实践中体悟责任担当,探索出“教学相长”的大思政课育人路径。
童趣启思:思政小课堂的创意转化
在梅渚镇实践基地,帮扶团以“沉浸式环保启蒙”开启思政实践。团队大学生结合儿童认知特点,将“生态文明责任”拆解为创意短视频:开篇用色彩缤纷的动画构建美好自然场景,随后以塑料瓶坠落打破和谐,通过河流被塑料袋缠绕、土壤因电池泄漏寸草不生的画面转折,把“废电池污染水源”“塑料垃圾威胁生态”等抽象环保责任,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故事。

图 1 观看垃圾污染视频  蒋佳乐供图
演讲“原来电池乱扔会让土地生病!”观看短片后,儿童们的惊叹声,印证了思政教育的“具象化传递”成效。在分类知识讲解环节,宣讲员以废纸、塑料瓶等日常物品为切入点,清晰区分四类垃圾标准,并用知识问答、模拟投放游戏强化认知——这些环节里,大学生既是“知识传递者”,更是“思政理念践行者”:为让讲解更贴近儿童,他们反复打磨案例,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政要求,转化为让儿童“听得懂、愿意学”的互动设计,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从“理论灌输”到“实践启蒙”的延伸。
实践砺责:社会大课堂的担当淬炼
对参与实践的大学生而言,这场活动是思政教育从“课堂理论”到“社会实践”的试炼场。从策划到执行,“责任意识”贯穿始终:为精准解读垃圾分类法条,他们查阅政策文件,将专业表述转化为通俗语言;为设计互动游戏,熬夜优化规则,确保知识传递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精选垃圾分类主题视频时,反复比对内容,锚定“以生动形式传递责任”的思政目标……

图 2 学习如何垃圾分类 蒋佳乐供图
双向辐射:思政课堂的融合生长
活动尾声,帮扶团向儿童发放宣传手册与环保垃圾袋,鼓励他们“带动家人践行分类”。这一设计,既是环保理念的“家庭辐射”,更是思政教育“知行合一”的延伸——大学生不仅自己践行环保责任,更通过儿童搭建起“高校实践—家庭社会”的思政传递桥梁,让思政小课堂的理念,在社会大课堂中持续发酵。
对巢湖学院而言,这场实践是“大思政课”的生动诠释:课堂上,师生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明晰青年责任;实践中,用创意宣讲传递环保理念,以行动诠释“绿色发展”担当。儿童收获分类知识,是“知识育人”的成果;大学生体悟责任重量,是“价值育人”的升华。这种“双向成长”,印证了大思政课“以实践为纽带,连接理论与社会”的育人逻辑。
未来,巢湖学院“赴梅渚镇儿童教育帮扶团”将持续深化“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融合模式,让青年师生在更多实践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担当行动,以点滴努力书写“立德树人”的思政答卷,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习惯,让青春担当融入社会发展。
通讯员 周瑾
作者:周瑾    来源:巢湖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南财学子 “三下乡”:“一村一品”调研队深入界山村 探寻瓜蒌产业振兴密码
  • 思政赋能双向成长:高校实践团的垃圾分类育人课堂
  • 董允坝下蔬果香,智慧农田织锦绣——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乡村振兴实践队在董允坝开展科技农
  • 兰州交通大学志愿者为乡村儿童打造多彩暑期课堂
  • 数智赋能田野间,同心共绘振兴卷
  • 数智赋能田野间,同心共绘振兴卷
  • 7 月 2 日,巢湖学院 “智汇农业,数联乡村” 智慧农业发展调研团赴庐江县同大镇开展实地调研,旨在探索智慧农业发展应用现状及数字技
  • 三下乡 2025-07-12
  • 谋定而后动  智慧调研团启航智慧农业实践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