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沛杰)
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向广、向深发展,佛山大学人文学院“薪火之队”在与肇庆市德庆县结对后,自7月6日起,在德庆县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旨在充分挖掘与宣传德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发挥这些资源的潜力,同时开展义教下乡,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为此,队伍工作分为三个板块:非遗宣传、义教下乡、贡柑产业调研。队伍的工作三路并进,一路走来,艰辛却值得。
光影定格——为德庆非遗传薪火 现如今新媒体与互联网蓬勃发展,短视频形式的宣传效果显著,并且德庆县当地具有非常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鉴于此,“薪火之队”决定利用新媒体即视频形式宣传德庆当地的非遗文化,拍摄一系列德庆非遗宣传视频,让德庆非遗不再局限于当地,而是借新媒体走向四方。
“薪火之队”的摄影小组走访德庆学宫、竹篙粉店家以及龙母祖庙,针对不同的非遗文化,队员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制作不同的视频脚本。对此,摄影组成员解释道:“对于德庆学宫我们在视频中着重体现它的祭孔文化,但是对于竹篙粉,我们就着重体现出竹篙粉制作的匠心精神。因为两者是不同类型的非遗,一种是文化,一种则是技艺。”

图为摄影组成员拍摄德庆学宫叶照霞供图
只有真正领略了德庆的非遗文化,才能有拍摄视频的动力,才能拍出好的视频。队员们举着沉重的相机,顶着七月如火的烈日,汗如雨下,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的眼里,只有庄严的学宫大殿、色香味俱全的竹篙粉和香火缭绕的龙母祖庙。摄影组成员表示:“当我见识过德庆的非遗文化,我觉得这么灿烂的文化没有宣传出去很可惜。所以这里需要我们拍摄视频,视频就是一个窗口,一个讲述者,我们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是的,队员们不想做百无一用的“书生”,而是想要真真正正地为当地做实事,贡献青春。
实地调研——为贡柑产业谋新路 百千万工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格外重视。因此,“薪火之队”也将目光投向了德庆县的重要产业——德庆贡柑产业。队伍还专门设立调研小组前往贡柑产业集聚较为密集的德庆县官圩、马圩二镇,前往龙头公司、私人农场进行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反馈与提出意见建议。

图为调研小组采访果园主(叶照霞供图)
调研小组将调研重心放在了产业链上,实地调研贡柑产业链从源头果园种植、到中期鲜果加工再到末端的销售宣传全链条。对于加工销售板块,小组成员实地探访公司管理层,了解当前产业现状、创新之处以及发展困境;对于源头的果园种植,小组成员则实地进入果园考察,了解果园运营模式,分析耕作效率与精细度问题,希望能以此给农户带来启发。广东东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盛光表示:“希望有更多的队伍来德庆调研,要让德庆贡柑让更多人看见。正如梁经理所说,德庆贡柑需要更大的曝光度,而这正是“薪火之队”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所致力的目标。
义教下乡——为儿童心田埋种子 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并且德庆县三面环山,交通比较闭塞、教学水平较低,县内学校多数缺少多媒体教室,教学环境较差。鉴于此,“薪火之队”决定开设为期八天的义教课堂,举办夏令营,根据队员的专业与才艺,设计诸如推普、科普、艺术鉴赏等种类丰富的义教课堂。值得一提的是,“薪火之队”还将非遗文化带进课堂,队伍专门为德庆非遗量身定制一首宣传歌曲《薪传者说》,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德庆县的非遗文化。这些课堂的教学成果在结营展演中将会被集中展现。队伍还在义教结束后针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意在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意见。

图为义教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李美华供图
义教课堂给队员与孩子们的生活都带来了色彩。队员们在孩子们的童趣笑声中会心一笑,仿佛也回到了从前,孩子们也在“老师”们的口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在课堂中了解自己的家乡。
在为期1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薪火之队”按照工作计划切实完成任务,三管齐下,只为将德庆非遗宣传出去,只为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只为助力乡村振兴。“薪火之队”一路走来,脚踏实地,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努力前进,力量虽然微弱,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薪火之队”将继续高举百千万工程的旗帜,竹杖芒鞋,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