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解码古村文脉与米酒新酿的“双村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解码古村文脉与米酒新酿的“双村密码”
  (通讯员李欣妍)深入岭南腹地,解码振兴样本。2025年7月11日,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作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肇庆市德庆县,在金林水乡与官圩镇冲源村(酒香文化村)扎下调研足迹。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乡土,通过沉浸式观察、深度访谈与专业视角,探寻千年古村文化传承密码与特色产业创新路径,记录高校智慧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金林水乡:在建筑肌理与生活叙事中触摸千年文脉
  踏入拥有1700余年历史的金林水乡,实践团成员仿佛置身于一座“活态”的岭南民俗博物馆。作为古代德庆四大名乡,其明朝成村的聚落格局清晰可辨,12姓氏共生共荣的社区生态尤其引人注目。逾400名孔子第58世孙后裔聚居于此,“耕读传家”的儒家遗风浸润着村落的日常肌理。
  历史的回响无处不在。抗战时期肇庆中学的迁址办学、国画大师黎雄才的执教往事,为古村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层积。“黎先生常在村头古榕下授艺,树影石凳间仿佛仍飘散着墨韵书香。”村民谈伯的讲述,让队员们感受到文化传承的温度。

(配图:金林水乡壁画。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宣传组供图)
  实践团运用建筑学与人类学视角,细致解析古村空间密码:“五山环抱”(寿星、金龟、蝠、鹿、鹤)的自然屏障,“两河双圳五大井”的智慧水系(金林河、吉岗河如带,双圳水穿户,北秀湖、上林塘似镜),构建了独特的生态人居。90余座明清古民居、9座祠堂的“三进三间”格局,榫卯结构的古井栏(柳柳结构),精美绝伦的木雕花鸟虫草与“二十四孝”壁画,保存完好的阁楼式城门(长寿门、太里门),以及青石板上深深的车辙,共同诉说着岁月故事。“每一块青砖黛瓦,都是凝固的史诗。”成员陈婉嘉在调研笔记中写道。团队不仅用镜头记录,更尝试解读其蕴含的生态智慧与文化符号。
  酒香文化村: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与产业活力
  转战官圩镇冲源村(酒香文化村),实践团被浓郁的产业氛围所包围。群山环抱的村落,橙黄民居整齐排列,家家户户门前的陶坛封存着新酿希望,墙上的“把酒话桑麻”“醉里乾坤大”等酒诗墨迹,勾勒出一幅独特的产业文化图景。

(配图:酒香文化村风貌。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宣传组供图)
  在冼氏酒坊,实践团聚焦“一粒米到一滴酒”的转化。他们详细记录了其米香型白酒的独特工艺链:精选原料(优质大米、山泉水)、精准蒸煮摊晾、拌入祖传酒曲、入缸糖化发酵五十余天、蒸馏“掐头去尾”取精华、陶坛陈酿。负责人冼先生(注:文件未提姓氏,此处可添加或模糊处理)现场演示了关键环节,强调山泉水质对风味的重要性。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了部分流程,并对成酒进行了品鉴记录:其口感清甜爽净、米香淡雅、入口绵柔、回味甘润,市场认可度颇高。团队还关注了酒坊的销售模式、品牌建设及带动村民就业的情况。

(配图:实践团成员调研冼氏酒坊酿造工艺。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宣传组供图)
  双村启示:高校视角下的守正与创新
  通过对比调研,实践团深刻理解了德庆乡村振兴的“双轮驱动”模式。金林水乡是“守正”的典范,其“修旧如旧”的保育理念,最大程度留存了历史建筑肌理与文化空间,使古村成为承载乡愁与文化自信的容器。酒香文化村则是“创新”的代表,将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产业理念结合,打造特色品牌,激活了乡村经济内生动力。
  “这次实践不仅是观察,更是学习。”实践团负责人庞梦芝总结道,“金林水乡教会我们敬畏历史、传承文脉;酒香文化村则展示了如何用创新思维盘活乡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正是‘百千万工程’引导青年深入基层、贡献智慧的意义所在。我们也在思考,高校的专业知识如何更精准地对接这些需求,例如在古建数字化保护、非遗传承推广、米酒品质提升与品牌营销等方面。”
  离村之际,队员们回望:金林水乡的青砖黛瓦沉淀着时光的智慧,酒香文化村的氤氲酒香升腾着产业的希望。这传统与现代交织、守正与创新并举的“双村密码”,不仅绘就了德庆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也为高校社会实践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鲜活样本,激励着更多青年投身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
作者:李欣妍    来源: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山东理工大学“赤帜领航莱西行”实践调研团参观莱西市七星河村
  • 福建商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大学生赴光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南财学子三下乡:探索阿城太平村黏玉米的乡村振兴之路
  • 安工学子走进丽豪社区 国防建设宣讲点燃儿童爱国情
  • 佛山大学“医暖山湖”实践团:解码古村文脉与米酒新酿的“双村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