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三下乡丨西邮实践队深耕洛南“链动非遗・云播丰饶”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地方产业发展,7月12日至13日,西安邮电大学“链动非遗・云播丰饶”实践队赴陕西省洛南县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专业指导、方案设计等方式,为当地非遗产业与特色农业的融合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洛南县保安镇草编工坊,实践队详细考察了草编技艺的传承与产业运营情况。据工坊负责人介绍,该工坊以玉米苞叶、小麦秸秆为原料,年产各类草编制品超百万件,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产品出口占比达90%以上,同时带动200余名留守妇女、残障人士实现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左右。实践队员在调研中发现,工坊存在产品样式单一、线上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遂结合洛南仓颉文化特色,提出将古文字符号融入草编纹样的创新设计方案,为产品注入文化附加值,拓宽市场竞争力。
随后,实践队走访了洛味缘农产品加工企业。该企业主要经营核桃、豆腐干等当地特色农产品,虽产品品质优良,但因包装简陋、品牌辨识度低,市场推广效果不佳。企业负责人透露,此前尝试采用草编筐进行包装升级,却因缺乏有效的线上营销渠道,未能实现预期效益。针对这一情况,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提出“非遗元素+文化符号”的包装升级策略,建议将草编工艺与仓颉造字文化相结合,并协助企业完成20余件产品的专业摄影,为品牌形象提升与线上推广奠定基础。

7月13日,实践队前往仓颉造字发源地进行文化溯源,深入了解当地非遗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在洛南非遗街,队员们实地考察了手工挂面、金箔造花等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针对技艺传播范围有限、传承人群老龄化等问题,开展数字化推广指导。队员们现场协助3户商户完成直播账号搭建,讲解直播运营技巧,并编制《非遗直播指南》,从内容策划、用户互动等方面提供系统性指导,助力非遗技艺借助数字平台扩大传播范围。
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队立足洛南非遗资源与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知识与地方需求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实操性的解决方案。实践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跟进相关项目,推动校地合作常态化,为洛南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