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引航”青年实践队赴章丘小康村开展“中医惠民守健康——青春服务进乡村”活动
盛夏暑浓,蝉鸣阵阵。山东中医药大学“红旗引航”青年实践队踏着骄阳走进济南市章丘区小康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这支由大一大二学生组成的队伍,带着课本里的中医知识走进田间地头,联合中医专家为村民送上“一站式”健康服务,让传统医学的温暖浸润乡村。
精准服务:从基础筛查到专家问诊--队员为村民测量血压并记录数据
清晨,村里的文化广场就摆起了义诊摊位。同学们调试完仪器,开始为村民测量血压。不到1小时,队伍就完成了50多位村民的血压测量,发现大部分老人存在血压偏高的情况,队员们当即在健康登记表上做了红笔标注,并引导他们到专家问诊区。
“魏老师,我这腿一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村民大叔挽起裤腿,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仔细按压穴位后说:“这是寒湿痹阻,我给您按一按,您平时可以多用艾叶泡泡脚。”问诊区前,魏老师耐心为每位村民把脉、看诊,队员们则在一旁认真记录,把学到的辨证思路悄悄记在笔记本上。魏风琴老师说:“村里老人多,不少有颈肩腰腿痛的毛病,提前筛查能帮大家早发现、早调理。”
“动静结合”:从推拿理疗到养生教学--队员带领村民练习八段锦
“来,跟着我抬胳膊,左右开弓似射雕——”广场上,队员们带着村民练起了八段锦。考虑到村里老人多,他们特意简化了动作,重点教了“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等适合养生的招式。68岁的张奶奶学得认真:“这动作慢悠悠的,练完浑身舒坦,比坐在家里强!”
另一边的推拿服务区,队员们按照课堂上学的手法,为村民按揉肩颈和腰部。“力道够不够?”队员们一边询问,一边调整手法。村民们笑着说:“这些孩子按得还挺舒服!”针对常见的颈肩问题,队员们还教大家简单的自我按摩技巧,“按揉风池穴能缓解头晕,每天揉2分钟就行。”
暖心赋能:从知识传递到技能留存--队员与村民一起制作中药香囊
“这香囊里有艾草、薄荷,挂在屋里能驱蚊,闻着还提神。”队员们手把手教村民制作中药香囊,讲解每种药材的功效。村民们拿着自己的香囊,脸上乐开了花。健康知识问答区也很热闹,“夏天吃什么能解暑?”“失眠了怎么办?”队员们结合中医理论,用接地气的话一一解答,还发放了《乡村夏季养生小手册》,里面记着食疗方和简易穴位图。
青春成长:从课堂理论到实践锤炼
“以前在学校学推拿总怕出错,今天给张爷爷按完,他说肩膀不酸了,我突然觉得特别有成就感。”队员们在总结会上分享着收获。本次活动持续1天,共为130多位村民提供服务,测量血压112人次,推拿理疗76次,发放香囊92个。
指导老师看着队员们的实践记录说:“这次活动不仅是给村民送健康,更让同学们在田间地头读懂了‘中医为民’的意义。”
活动接近尾声时,魏教授带着温和的笑意走上讲台,决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普及中医健康知识,将那些看似深奥的中医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的养生细节中。他先是笑着说:“中医养生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学问,它就藏在我们举手投足的日常里。”
紧接着,魏教授指向自己的头顶,耐心讲解起拍打百会穴的养生之道。他说百会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就像人体气血的“汇聚点”。他边示范边解释:“大家用手掌轻轻拍打这个位置,力度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每次拍打三十下左右。这样做能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缓解日常的头晕头痛,还能让精神更振奋,特别适合经常伏案工作、压力大的朋友。”说着,他还提醒大家,拍打时要保持身心放松,切忌用力过猛。
随后,魏教授又讲解了拍打手臂经络的方法。他伸出手臂,清晰地指出手臂上的三条主要经络——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这几条经络与我们的呼吸、心脏等功能密切相关,平时多拍打,能疏通气血、调和脏腑。”他示范着从肩部向手腕方向轻轻拍打,“拍打时可以沿着经络走向,力度由轻到重,每次每条手臂拍打两分钟左右,坚持下来,能改善手臂的酸胀感,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现场的听众纷纷跟着他的动作尝试起来,魏教授还不时走到人群中,纠正大家的姿势。
最后,魏教授分享了一个养生泡脚的药方,他说:“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睡前泡泡脚,胜过吃补药。
“红旗引航”青年实践队的“三下乡”活动,是一次把中医知识转化为惠民行动的生动实践。接下来,团队将整理实践中的案例和经验,让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到乡村健康服务中,用青春力量让中医之花在基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