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岗镇姜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巢湖学院“中华文化传承团”开启了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爱心守护的双向奔赴。7月2日,团队与当地负责人深度研讨,为柳编非遗传承与留守儿童关爱锚定新向。
谈及柳编非遗,负责人细数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从柳条选材的严苛标准,到编织纹样里藏着的乡土故事,团队成员沉醉于这门古老艺术的同时,积极献策。他们提议打造“柳编创意工坊”,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开发文创产品,让柳编从实用品变身“文化潮品”,借电商东风拓宽销路,让非遗技艺在市场浪潮中焕发新生。
刘梦芸摄
面对留守儿童议题,双方聚焦“精神陪伴”与“成长赋能”。计划开展“书信传情”活动,搭建城市与乡村孩子的交流桥梁;打造“流动图书角”,定期更新书籍,用知识滋养童心。当地负责人感慨:“师大团队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与关爱的新可能,乡村振兴的路上,文化与温情一个都不能少!”
张静茹摄
这段实践,是巢湖学院学子用青春书写的“双向奔赴”。他们让柳编非遗在创新中焕发生机,也让留守儿童在关爱里收获温暖,既守住了乡土文化的根脉,又托举起乡村未来的希望,这份“超暖”的行动,正成为连接校园与乡村的温情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与人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