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蟹逅智水”调研团队赴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三阳集乡,围绕“面向中小型养殖户的低成本水产养殖”主题,开展了实地走访与调研。此次调研聚焦于螃蟹养殖过程中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与销售渠道,试图厘清中小养殖户在生态养殖与效益提升之间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探索可行的优化路径。
胡梦佳摄 在与三阳集乡团委负责人的座谈中,实践对象了解到,尽管乡内已有86户35岁以下的青年投身养殖,占比达15%以上,但目前养殖主力依然集中在50岁以上的村民群体。这一代养殖户在生产端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销售端却显露出明显短板。负责人指出,“一方面是营销方式守旧,只会等批发商上门;另一方面是电商知识极度缺乏。”她提到,乡里曾组织过电商入门培训,但由于内容形式单一、缺少后续辅导,整体转化率偏低。“大多数人听完就忘,自己也不敢尝试直播或者发短视频。”

胡梦佳摄
调研过程中,部分年长养殖户也表达了相似感受。村民胡大爷坦言,多年来一直依靠经验进行投喂与判断,日常管理全凭“看水看天”。这种传统方式虽能保障螃蟹的生态品质,但在气候变化和病害频发的背景下,难以确保产量稳定。

胡梦佳摄
与此同时,现场数据的采集进一步验证了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在部分配备基础设备的养殖场中,饲料系数控制在1.5:1以内,而大多数中小养殖户仍维持在1.8:1以上。此外,多数养殖户缺乏对水质的持续监测手段,投喂不精准,既加重了饲料成本,也拉低了单位产出效益。
在村民李先生的介绍下,实践对象调研了其参与的“农家乐+螃蟹养殖”融合模式。该模式通过统一采购饲料、组织游客体验钓蟹与现场品蟹,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增强了直销能力。“客人吃得开心,我们卖得快,比原来靠批发商划算。”他的这一经验为中小养殖户拓展销售路径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
随后,实践对象走访了进贤县水云间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国家3A级景区),与景区运营负责人程先生进行了交流。据介绍,景区正尝试将螃蟹养殖与农业观光深度融合,设立稻蟹共育展示区、螃蟹垂钓池及互动体验区,吸引大量游客参与。他表示:“上午组织游客抓蟹,下午在游客食堂加工,他们吃到的是自己捞的那一只。”程先生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农业+电商+文旅”融合销售的可能性,力求打造新型乡村消费场景。
在地方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实践对象通过电话采访方式联系到进贤县渔业水产公司负责人。对方介绍,截至2024年,军山湖螃蟹养殖面积已达32万亩,年产量约2.4万吨,年产值预估18亿元。然而,中小养殖户在技术更新与销售模式升级方面的滞后问题仍未得到系统解决,成为影响整体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
本次调研以螃蟹养殖为切入点,重点关注水产养殖产业链中的销售环节。团队通过走访村民、国家级3A景区负责人、农家乐经营者、水产企业负责人,并与乡政府及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收集了原始养殖记录、水质参数等一手资料。基于调研内容,未来进一步研究对象将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一是如何在生态友好前提下提升产量稳定性,二是如何破解传统销售渠道的结构性瓶颈,构建适配中小养殖户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从塘口到屏幕,从经验到数据,此次调研所呈现的,不仅是产业转型中的技术革新课题,更是对中小养殖户现实处境的深切回应。在“看天吃饭”与“看数养殖”之间,关键不在于全盘替代传统,而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增强经验的精准性与可持续性,激发农民主体的内生动力。对进贤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重新梳理产业模式、增强养殖韧性的历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