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红韵寻迹”志愿服务队在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顺利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红”为魂、以“实”为基,通过探寻历史渊源、学习技艺精髓、宣讲文化故事、参与传承实践、助力创新发展的模式,为三庄特色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红石相融话共建:政企座谈与文化共识凝聚
7月11日,红韵寻迹志愿服务队与三庄镇镇政府联合开展“红耀三庄 薪火相行”结对共建座谈交流会,聚焦红色革命文化活化与石雕非遗传承。会上,三庄镇镇政府代表详细介绍了当地红色遗址的历史意义与石雕技艺的传承现状,强调红色精神与非遗文化需在青年中代代相传。双方围绕“红色资源创新传播”“石雕技艺当代转化”展开热烈探讨,为后续活动奠定合作基础。
图为座谈交流会。济宁医学院 曹守倩 摄
下午,服务队走进三庄农贸大集开展防诈骗安全宣传,通过发放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为村民普及反诈知识,筑牢安全防线。将安全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用通俗方式打破了信息壁垒,切实提升了三庄村民的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志愿服务真正融入百姓生活,为筑牢乡村安全防线添上了青春一笔。
座谈交流会与三庄农贸大集活动的开展,从“深度沟通”与“贴近民生”两个维度发力,既为发展凝聚共识,又为安全筑牢防线,兼具实践价值与社会意义,彰显了实践活动的深层意义,实现了“务虚”与“务实”的有机结合。
图为安全宣传。济宁医学院 刘淑贤 摄
红魂石雕共研习:非遗探访与红色基因传承
7月12日,“红韵寻迹”志愿服务队开启文化研学之旅。上午,队员走访省级非遗传承人崔为华的石雕工作室,近距离观摩石雕工具与成品,聆听匠人讲述“三庄石雕石刻”的技艺细节与纹样寓意,深入了解从采石、打坯到精雕的复杂工序。传承人现场演示石雕技法,让队员们直观感受“一刀一凿皆匠心”的坚守。
图为石雕文化讲解。济宁医学院 孟雯暄 摄
图为雕刻体验。济宁医学院 曹守倩 摄
下午,服务队在孔子文化园以“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为主题开设“国学小课堂”,将儒家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三庄镇红色革命历史相融合。同时,队员们将石雕纹样中的民俗元素融入剧情,让非遗文化与红色精神在互动中浸润心灵。
石雕非遗体验与孔子文化园活动的开展,意义深远且相互呼应,既让传统文化在实践中扎根,又让精神内核在传承中升华。
图为红色宣讲。济宁医学院 曹守倩 摄
红迹探寻忆初心:革命遗址走访与红色故事传扬
7月14日,“红韵寻迹”志愿服务队聚焦红色记忆传承。上午,队员们走访三庄镇范家楼村老党员,倾听革命年代的奋斗故事,共同拍摄《三庄革命记忆》宣传视频,用镜头记录红色历史。
图为党员采访。济宁医学院 孟雯暄 摄
下午,走进范家楼八路军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步枪、泛黄的战地日记、模拟的作战指挥场景,无声诉说着当年八路军在三庄地区开展游击战、掩护群众转移的峥嵘岁月。老党员深情讲述了范家楼战役中,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故事——战士们用石块构筑防御工事,村民们冒着炮火送粮送药,连石雕匠人也悄悄用凿子在石材上刻下敌军布防记号,为战斗胜利埋下关键伏笔。
这次参观不仅让队员们对三庄红色历史有了更系统、立体的认知,更激发了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感——从历史中汲取的力量,将转化为他们传播红色故事、守护文化根脉的实际行动,让革命精神在青春实践中持续焕发时代光芒。
图为范家楼八路军纪念馆讲解。济宁医学院 刘淑贤 摄
红教石艺融实践:红色宣讲与非遗创新结合
7月15日,红韵寻迹志愿服务队在范家楼烈士陵园组织开展“红色故事党员说”活动,邀请当地老党员与年轻党员代表共同讲述革命往事,在苍松翠柏间重温初心使命。队员们以革命先烈事迹为引,讲述三庄红色历史,让在场成员深受触动。活动最后,全体人员面向纪念碑默哀,既是对先烈的告慰,也是对红色基因传承的郑重承诺。
此次活动让红色故事从史料走向鲜活,通过老党员的讲述,让革命精神在代际传承中愈发厚重。老党员的亲身经历为历史增添了温度,而烈士陵园的肃穆氛围更让这份传承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唯有铭记历史,才能让先烈用生命守护的家国,在新时代绽放更美的光彩。
图为范家楼烈士陵园讲解。济宁医学院 曹守倩 摄
7月16日,“红韵寻迹”志愿服务队在三庄镇开展敬老服务,为驻村老人普及急救知识与防诈骗技巧,随后展演红色情景剧,将慢性病预防知识融入剧情,在关怀中传递红色精神。老人们看着剧中熟悉的革命场景,不时回忆起过往岁月,现场温情满满。
在三庄开展敬老服务,既以实用服务守护老人生活安全,又借代际交流挖掘红色记忆与石雕故事,兼具民生温度与文化传承价值,更让青年在实践中体悟责任担当。
图为急救知识科普。济宁医学院 刘淑贤 摄
图为红色情景剧表演。济宁医学院 曹守倩 摄
红土实干显担当:田间实践与安全守护
7月17日,“红韵寻迹”志愿服务队走进黄桃生态园,协助果农采摘、打包,并通过直播带货助力销售,在果农耐心指导下,队员们掌握了采摘技巧,轻轻转动果实,再小心摘下,确保果实完整无损。在田间劳作中体会乡土情怀。在此过程中,队员们还与果农交流,了解到黄桃从播种、养护到成熟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果农劳作的不易,也对乡村产业发展有了更直观认识。
图为黄桃采摘。济宁医学院 孟雯暄 摄
下午,前往山东港荣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安全宣讲。这是一家在当地颇具规模的食品企业,主要从事烘烤类、蒸煮类糕点生产,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队员们结合三庄石雕中“坚固守正”的寓意,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让责任意识深入人心。
黄桃采摘与山东港荣食品有限公司安全宣讲的开展,从助力乡村振兴与守护企业发展两个层面,彰显了实践活动的现实价值,实现了“田间地头”与“生产车间”的服务延伸。
图为安全宣讲。济宁医学院 孟雯暄 摄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红韵寻迹志愿服务队将红色革命文化与三庄石雕非遗深度融合,通过政企合作、实地探访、创新传播等多种形式,既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讲述中焕发生机,又让石雕技艺在当代实践中延续活力。队员们在躬身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青年既是红色故事的讲述者,也是非遗匠心的传承人,唯有扎根乡土、持续行动,才能让文化之脉代代相传。
作者: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