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广西师大萤光聚力团咸阳分团:用教育微光点亮乡村童心

    发布时间:2025-08-13     阅读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萤光聚力团队
  2025年7月初,黄土高原的夏风里裹挟着书香暖意。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萤光聚力团”咸阳分团带着初心,走进长武县的乡村角落,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3名教育学专业志愿者组成温暖小分队,以“绘本共读+动态建档+家庭赋能”的创新模式,为6名困境留守儿童量身定制成长方案,让专业教育力量在黄土高原上落地生根。
 
  绘本作桥搭起心灵成长阶梯
  
针对服务对象均为3—6岁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团队精心搭建“星光绘本课”育人体系。每日两小时的共读时光里,《我的情绪小怪兽》《大卫不可以》等12本心理启蒙绘本成为情感桥梁,志愿者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故事场景”“续编结局释放想象”等互动形式,引导孩子们打开心扉表达喜怒哀乐。为捕捉每个成长瞬间,志愿者为每名儿童建立《绘本阅读成长档案》,细致记录阅读偏好、情绪波动曲线与语言发展轨迹。当一年级学生小杰(化名)在共读《彩虹色的花》后,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分享“我也想像彩虹花儿一样帮助别人”时,这份纯真的善意被郑重记录,成为档案中最动人的成长注脚。
 
  三阶联动织密成长守护网络
  
团队精心构建“儿童-家庭-社区”三阶赋能体系,为困境儿童织就坚实的成长保护网。在儿童关怀中,创新推行“绘本+游戏”双轨干预模式:用情绪脸谱贴纸让抽象情感变得可触可感,借“愿望树洞”信箱为孩子搭建心理压力的释放通道,已成功帮助4名儿童缓解与父母分离的焦虑,逐步建立起安全稳定的情感依恋。面向家庭,聚焦育儿能力提升开展“亲子共读工作坊”,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家长利用旧衣物、纸箱等废旧材料制作简易绘本,指导家长为6个家庭送去20种实用育儿方法。在社区层面,通过实地踏勘绘制《社区资源地图》,精准标注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等8个教育支点,更联动社区工作者成立“困境儿童关怀联盟”,为长效帮扶机制筑牢根基。

  档案留痕见证细微成长足迹
  
“星光档案系统”成为记录成长的时光机,团队为每名儿童建立包含心理测评数据、学业表现追踪、家庭生态分析的动态数据库。前后测数据对比显示,参与儿童的情绪识别准确率提升37%,主动表达需求的次数较活动初期增加20%。志愿者贺天航翻动着档案中的变化曲线,眼中满是欣慰:“小雨(化名)刚接触时总是低着头沉默,现在会举着画满星星的纸,用稚嫩的语言讲完整故事,这些数据背后是看得见的生命成长。”每一笔记录都承载着专业温度,见证着微小却确定的幸福蜕变。
  
  微光汇聚照亮乡村童心星河
  
离别时,5岁的小婷攥着志愿者送的绘本包,掌心温度透过纸壳传递。她仰着带泪痕的脸小声恳求:“哥哥,明天还能来我家讲绘本吗?”这仰首的小小身影,像颗种子落在志愿者心上,成了最柔软的馈赠。志愿者老师望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轻叹:“三个人的力量如蒲公英,可看孩子们眼里的光渐亮,就知道没白费功夫。”志愿者们为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像护幼苗般记点滴变化;又教家长用绘本讲故事,让温暖从课堂延至炕头,一张帮扶网在黄土坡悄然织就。
     
  实践结束后,志愿者在日志里写:“黄土高原的星空下,每本绘本都是开门的钥匙。蹲听他们讲画、月下道别的瞬间,总有火苗在心里跳动。教育不必轰轰烈烈,当故事勇气融进日常,陪伴温暖藏进点滴,微光便会汇成星河,照亮乡村童年。”

文/王怡佳 高阳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感悟老兵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 青岛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支教服务团此次活动既是对老兵的致敬,也是一次生动的红色传承实践。我们将把邓老的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
  • 三下乡 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