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聚焦乡村振兴一线:调研团探访阜阳陈林村的“耕耘与希望”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落地实践,探寻村支书引领乡村发展的“密码”,7月15日至17日,以“聚焦百村支书—耕耘与希望交织的振兴之路”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成员:陈静雯、何瑞)深入安徽省阜阳市陈林村,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研等形式,开启了为期三天的乡村振兴实地调研之旅。
陈林村作为阜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调研团抵达后,首先与陈林村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张书记及村“两委”成员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张书记详细介绍了陈林村的发展历程:“十年前的陈林村还是个‘信访村’‘空心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村级组织凝聚力薄弱。”如今,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兴村、服务惠民三步棋,村庄已蜕变为“产业有活力、治理有效能、村民有笑脸”的示范村。
在基层治理调研环节,调研团重点走访了陈林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内,墙上悬挂的《村级事务监督流程图》清晰展示了从村务决策到财务公开的全流程监督机制。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每月对村级财务收支、惠民政策落实、集体资产处置等事项进行公示,村民有疑问随时可以来查,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民委员会则通过“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近三年村级信访量下降80%,获评“阜阳市平安建设先进村”。
民生服务提升是陈林村振兴的“民心工程”。调研团在陈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看到,这里不仅设有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还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健康义诊等活动。“每周三的电商培训最受欢迎,不少村民学会了在网上卖土特产,去年村集体电商销售额突破50万元。”实践站管理员笑着说。在村级为民服务代理室,“一站式”服务窗口为村民办理养老认证、医保报销等事项,墙上的“为民务实高效”标语格外醒目。村民李大爷拿着刚办好的养老认证单感慨道:“以前办事要跑镇里、市里,现在村里就能办,干部比亲人还贴心。”
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引擎”。调研团走进陈林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连片的温室大棚里,黄瓜、辣椒等果蔬长势喜人。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村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500亩发展特色种植,吸纳120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我们和市里的超市签订了直供协议,果蔬从采摘到上架不超过24小时,既保证了新鲜度,又卖出了好价钱。”正在大棚里劳作的村民王大姐给调研团算了一笔增收账。
调研最后,团队与张书记围绕“村支书如何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展开深入交流。张书记认为,村支书要有“三心”:“对群众有感情心,干事创业有责任心,面对困难有攻坚心。”他坦言,乡村振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从土地流转的纠纷调解到产业项目的资金争取,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担当。
此次陈林村调研之行,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党建引领的治理创新到民生服务的暖心举措,从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到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陈林村用实干描绘出“耕耘有收获,振兴有希望”的乡村图景。调研团成员表示,将把陈林村的经验整理成调研报告,为更多乡村的振兴发展提供参考,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正如张书记所说:“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办,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振兴之路。”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