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青春“柚见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罗慧琴、贾灵羽
       2025年7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柚见非遗”实践团队深入桂林柘漓柚罐产业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保护调研。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在炎炎夏日里探寻着传统技艺的现代传承之路。
         
  走进由废弃糖厂改造的产业基地,工业遗产的厚重与桂林山水的灵动相映成趣。斑驳的砖墙诉说着历史,而巧妙融入的山水元素又为这片空间注入文化活力。这里既是柚罐生产基地,更是集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空间。在与基地负责人韩总的交流中,团队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的困境:“很多调研团队只停留在拍照、采访的表面工作,真正能提出可行建议并付诸实践的太少。”韩总期待年轻人能带来实质性帮助。
  调研中,团队有幸结识拓片非遗传承人蒋老师。在充满历史气息的工作室里,蒋老师展示了珍贵的抗战时期“猫儿岩”拓片和“广西狼兵”练兵拓片,这些实物史料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以铁证澄清了历史讹误。蒋老师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非遗传承离不开调研。”他向师生们传授田野调查方法,并对高校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给予厚望。他相信,大学生调研往往怀着纯粹的文化初心,又具备专业知识优势。
  与大学生村官的交流让团队看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位带领党员村民前来学习的基层干部,其所在村镇曾经历创业失败,因此格外珍惜此次考察机会。他希望通过学习非遗技艺与产业模式,为乡村建设寻找新思路。这反映出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基层对非遗价值的认知正在深化。
  此次调研让团队更加明确使命:既要做好文化记录者,更要成为行动者。正如韩总所期许,青年学子应当“不只是来看,更是来帮”。团队将把调研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探索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青春“柚见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 广西师范大学“柚见非遗”团队于7月15日深入桂林柚罐制作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在过程当中探索柚罐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并助力乡村
  • 三下乡 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