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缅怀周总理,传承爱国情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吴亮
                                                                                                                                                   青春回溯历史 实践传承担当
  为厚植青年历史担当,传承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彰显的民主初心与奋斗精神,南京工程学院机械院小组以 “探寻历史印记,践行时代使命” 为指引,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青春实践热忱,奔赴了江苏省周恩来纪念馆,解码 1954 年历史场景蕴含的时代价值,让青春在传承中闪光。
回溯历史印记:从人大会议感悟使命传承
   “很多人参观时,都会驻足凝视 1954 年的历史场景,追问先辈们如何扛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在参观相关展览调研中发现,大众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段历史,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好奇,更有对先辈担当精神的探寻。其中,周恩来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等重要史实,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使命传承的关键纽带 。为此,实践团队开展历史主题讲解,希望能让更多人从这段厚重历史里,感悟责任与使命,传承奋斗精神。
回望历史誓言:从南京印记感悟信仰力量
  “当凝视照片里周恩来同志坚定的神情,‘南京,我们是一定要回来的’这句誓言,瞬间就能把人拉回那个风雨如晦却信念如磐的年代。”在红色场馆开展调研时,我们发现,参观者们驻足于这张南京记者招待会照片前,眼神里满是对革命先辈必胜信念的探寻,对那段峥嵘岁月中坚定信仰的追问。1946年的这一历史场景,不仅是革命征程的一个关键印记,更成为了跨越时空传递革命精神、唤起当代人初心使命的生动载体。
  为了让这份信仰力量更好地照进当下,实践团队精心筹备专题讲解。成员们深挖历史背景,从国共谈判的复杂局势,到中共代表团坚守原则、周旋斗争的细节,再到这句誓言背后蕴含的必胜信念与革命情怀,一点点梳理、打磨。讲解时,把枯燥的史实转化为鲜活故事,带着大家“重回” 南京记者招待会现场,感受先辈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对胜利坚信不疑的精神气魄。我们盼着,能让更多人透过这段历史,读懂信仰的重量,明白正是无数先辈以这样的坚定,才铺就了革命胜利的道路,进而把这份担当与坚守,传承到当代的奋斗中。
触摸英雄印记 在雕塑前感悟精神传承
   “当手掌触碰到雕塑的瞬间,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精神,似冲破岁月屏障,直直涌入心间。”在红色场馆调研时,我们观察到,参观者伫立雕塑前,缓缓抬手触摸的动作里,藏着对先辈精神的敬畏与探寻。这一触碰,不只是肢体与雕塑的接触,更是当代人对英雄过往的凝视、对精神传承的渴求 。为此,实践团队开展“以触摸传精神,以感悟续传承”主题活动,借雕塑为桥梁,让更多人读懂英雄故事,承接精神火炬。
走进恩来纪念馆:让红色精神驱动职教实践
 在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学院“传承红色基因,赋能职教实践”暑期实践活动里,我们组织学生奔赴周恩来纪念馆。踏入馆内,庄重建筑承载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大家在台阶上整齐列队,举起实践队旗,以青春之姿向革命先辈致敬。
  活动中,我们聚焦红色精神与职业教育融合,围绕机械专业特点,挖掘周恩来总理一生体现的严谨实干、创新担当品质。在参观学习后,实践队开展“红色精神照进机械职教”交流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先辈的奋斗精神,转化为深耕专业、打磨技术的动力,让职教之路既筑牢技能根基,又饱含家国情怀。
  此次实践,是红色精神传承与职教实践的双向奔赴。正如分享会上队员所说:“总理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担当,激励我们在机械领域沉心钻研,用扎实技能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当红色基因融入职教青春,当机械学子传承先辈精神,必将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书写更多成长与担当的故事。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