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林方聪 贺刚健)八月的武陵山间,科技星火正闪耀。吉首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科普实践团联合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赴湘西州花垣县第三中学开展“科技润苗,智育湘西”暑期专业实践活动。上午,在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团队完成场地布置后,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实践团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科普课。通过趣味讲解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大家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开阔科技视野。

(图为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成员负责授课现场 贺刚健摄)
在团队人工智能教授曾水玲指导下,团队成员结合学院最新AI研究成果,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趣味十足的科技体验课。课堂上,师生们用生活化的例子,从“什么是AI”开始讲起,逐步深入到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等实际应用原理,最后还分享了团队正在研究的智能检测技术。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让看似高深的AI技术触手可及。

(图为指导老师曾水玲教授讲解实践团队科技作品 贺刚健摄)
在场师生反响热烈,问题一个接一个。我院师生不仅讲解了人工智能在图像处理中的两类典型应用:化学结构式识别和工业钢板缺陷检测,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科技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如化学结构式识别如何帮助药物研究,“小爱同学”等生动案例。

(图为人工智能科普教室现场 贺刚健摄)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体验科技的魅力,播撒科技的种子。我院师生带来智能风扇、声控灯制作的趣味实验。实验开展前,仔细交代实验细节和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亲自示范,耐心指导,让孩子们亲手参与科技小制作环节。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哇,我制作的电动风扇能动啦,好神奇啊!”在场学生们看着自己的科技作品,不禁发出感叹。

(图为趣味实验进行现场 贺刚健摄)
孩子们在团队成员悉心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组装着作品各个部件,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专注和期待。近来,吉首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立足社会需求,学院组织专业师生团队,深入偏远山区中小学,通过趣味编程、机器人搭建、智能小车竞赛等形式多样活动,着力提升当地青少年的AI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持续开展科普下乡活动,着力提升湘西青少年AI素养,培养科技创新后备力量。

(图为研究生暑期实践团成员合照 贺刚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