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寻找职业的脉搏
伴随着阵阵蝉鸣,暑假悄然到来,我的职场初体验也拉开了序幕。站在大三这个关键的路口,未来方向的选择萦绕心头,而我仍站在十字路口犹豫。为了更加清晰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习与人生规划,我踏出了实习的脚步,亲身感受就业的真实模样。
八月,怀着期待与些许不安,我完成了从学生到“工作者”的第一次身份转变,在钱塘区税务局开启了实习。最初几天,我以观察为主,模仿老师们的操作流程和咨询话术——如何办理清税证明、开具发票、处理社保缴纳……我像一块贪婪的海绵,不断吸收这些陌生却实用的知识,笔记本很快被密密麻麻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填满。
渐渐地,我可以独立处理一些常规业务了。但新鲜感退去之后,重复性工作带来的枯燥也开始浮现。每天面对相似的业务、重复同样的指导语、操作既定的流程,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些看似机械的工作,价值究竟在哪里?
直到某天下午,一位纳税人前来办理一项较为特殊的业务,老师没有演示过,同学们也从未操作过,我顿时慌了手脚。那时我才意识到,之前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对于业务背后的逻辑与原理,我知之甚少。一旦遇到新问题,缺乏理论支撑的经验便显得无力。
从那之后,我改变了学习的方式。我更加关注这些“固定操作”背后的专业支撑,开始主动查阅税收法规文件,向同事请教业务设计背后的原理,努力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的设置理由。不知不觉中,原本枯燥的重复工作,竟渐渐变成了一场充满趣味的探索。我不再只是简单地点击操作,而是逐渐看清了一整套严谨的制度体系。有时,我甚至能预判纳税人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
一个月的实习转眼结束。站在税务局大门回望,初来时的忐忑已逐渐被自信取代。这短短的一个月,却是从校园走向社会的一大步。我体验到不同的思维方式,遇见许多新鲜事物,看见事情的另一面,也更清晰地意识到职场与课堂的不同:重复,不是无意义的循环,而是走向专业熟练的必由之路;浅层的知识或许可以应付日常,但想要实现更深层的掌握,必须保持主动探索与实践。
同样让我难忘的,是这里遇到的人们——带教老师的严谨与逻辑,人事姐姐的处事与沟通能力,都让我看到了自己未来希望成为的模样。时光推着我向前,内心无比渴望成为社会化的大人模样,妄想通过一个月的实习变得成熟变得处事周到,却被现实温和地提醒: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都在路上,一步一步,走向那个理想中游刃有余的自己。
散落在钱塘区税务局里的点点滴滴,汇聚成我对职场最初的理解。这段实习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挑战要面对。但钱塘江畔的这一个月,已经为我亮起了一盏灯,指引我向前走去。
责编:周云
心情随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