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润物无声新技术 农业发展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4-07-24     阅读
润物无声新技术 农业发展新引擎
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19日电(通讯员 杨子涵)近年随着灌溉用水和灌溉面积的增加,灌溉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改变,新的灌溉技术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灌溉工程,实现节水、高效、高产、优质协同,为掌握当前农户对灌溉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应用情况,了解他们对这些技术的基本认知和使用经验,发现并分析农户在采纳灌溉技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障碍,2024年7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社会实践队对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洪凝街道的居民开展了有关农业灌溉技术的调查。
灌溉演进:从过去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灌溉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为确保作物生长而采取的关键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灌溉技术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效到高效的演变过程。在对大尚庄村民的走访中了解到灌溉技术随时代发展不断演进从最开始使用的水车、水磨等再到修建水渠、水库后来逐渐发展为滴灌、漫灌再带现代兴起的智能化灌溉。灌溉技术贯穿农业发展的始终,农业用水问题也始终是农民在工作过程中的头等大事,因此“心系农情”实践队以此为基点展开了走访调查。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大尚庄村民。中国青年网 杨子涵 摄
节水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往往还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这主要受到经济条件,交通条件以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在五莲县地区主要是山地丘陵所以土地大多呈阶梯式,分布零散,碎片化比较严重,不利于推广使用大部分农业现代化机械,灌溉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以漫灌为主。因此,如何寻求更加节水的灌溉方法也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大部分农户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加省时省力且耗水较少的灌溉方法代替传统的灌溉方式,因为大水漫灌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使的土壤盐碱化加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大部分传统的灌溉方式效率都比较低,农业生产成本也会因此增加。洪凝街道大尚庄的农户王大爷也表示传统的灌溉方式也困扰他好多年但由于自家耕地所处地方地形较崎岖很难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而节水灌溉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灌溉方式,它不仅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土壤盐碱化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传统灌溉设施。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珂 摄
 
智慧灌溉:科技赋能农业的未来
智能灌溉系统不仅可以利用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条件和作物需求自动调节灌溉量和时间,实现精准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在松柏镇一家农户户主的带领下参观了他智能化灌溉方式下的耕地,他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和土壤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利用科技手段,农业将变得更加高效、可持续和智能化,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资源限制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在接下来的走访中也了解到了当地的居民委员会对于推行智慧灌溉的看法,松柏镇松柏村目前正在引进适合该地发展的农业现代化技术,比较倾向于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村庄杨书记说到“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操控无人机对耕地进行灌溉相对克服了地形因素对灌溉的影响,但是对于村庄年龄相对较大的农户来说学习智能新设备比较困难,所以推广起来的也比较复杂。”杨书记也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往农村引进一些新锐力量帮助农户推广智能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

图为松柏镇无人机作业场景。中国青年网 杨子涵 摄
农业灌溉技术的提升,智慧灌溉技术的推广不仅仅是农户自家的事情,社区、乡镇以及当地政府都应该参与进去,作为社会实践队中的一名队员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走访调研颇有收获,希望此次调研内容能为当地政府和相关农业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他们制定更符合农户需求和实际情况的农业技术政策和支持措施,对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以及农户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作为青年大学生也要积极行动,助力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推广。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琳 摄
 
 
作者:杨子涵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今日大学生网 周云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水浸农桑田,节之亦有道
  • 灌溉新纪年,农业新发展
  • 润物无声新技术 农业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