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水浸农桑田,节之亦有道

发布时间:2024-07-24     阅读
水浸农桑田,节之亦有道
 
中国青年网潍坊715日电(通讯员 滕延睿)
水为生命之源,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然而,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传统的灌溉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因此,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成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深入了解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实践队于2024年7月15日赴潍坊市李家村进行社会实践考察,深入了解李家村先进的节水农业灌溉技术,积极探索“新型节水农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政策引领,保驾护航
7月15日上午,心系农情”实践队员在潍坊市李家村进行实地调研,向农村居民进行关于“节水农业”的政策性解读,促进村民了解政策大势,助力节水农业发展,促进粮食产量增长。
在实地的调研中,实践队员们向村民解读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
在村子的道路上,我们向村民解读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告知他们国家现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这些政策为节水农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在村委会,我们又向村民解读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强调了国家现在把节水灌溉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工作。
当天中午,实践队员们通过走访村民、进入村民家中、进入村民田地里、结合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真实地发现,在李家村中,村民加大了对于节水农业的投入,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等也逐渐走进农田。
 

图为实践队员为农村青年解读节水农业政策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滕延睿  
“科技创新,节水农业推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节水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滴灌、喷灌、微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能够精准地将水分输送到作物根部,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智能化的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土壤墒情、气象条件等因素自动调节灌溉量,实现了水资源的精准管理。
7月15日下午,实践队员进入李村的农田,近距离接触和感悟节水农业的魅力。
实践队员们乘坐农户家中的农业耕作 机器进入农田,在李村的玉米地里,拥有40亩良田的农民向我们讲解到:“现在我们农民浇地,多亏了技术的进步,才让我们这么多田能够完全依靠机器进行喷灌滴灌,完全不用之前我们自己人力,省时间、省力气、又节约了水、降低了成本。”村民口中得知:喷管滴灌技术是通过有压供水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未级管道上的灌水器(滴头、微喷头、滴灌管、微喷带、渗灌管等),将水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和土层中或作物叶面,实现局部灌溉,这种技术用水量少,喷水的覆盖面积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更加节约水。

图为实践队员在田地里与喷灌滴灌农业设施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滕延睿 摄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虽然在推广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技术推广难度大、农民节水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等。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节水灌溉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关注农业发展,积极投身到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实践中,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农民朋友,增强节水意识,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共同保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彰显了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有利于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责任与义务相统一,在社会实践中激扬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图为全体队员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琳 摄
 
作者:滕延睿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今日大学生网 周云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水浸农桑田,节之亦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