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上海学子研发自动扶正智能拐杖 用科技守护银发出行安全

发布时间:2025-07-05     阅读

  当78岁的张奶奶颤巍巍弯腰捡拾掉落的拐杖时,一次意外的趔趄让她至今心有余悸。如今,这款由上海健康医学院"健行智扶"团队研发的自动扶正智能拐杖,正让千万老年人告别此类隐患。这款融合多项专利技术的智能助行设备,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彰显了青年学子用科技创新破解养老难题的责任担当。

  痛点催生创新 科技温暖晚年

  "看着姥姥捡拐杖时摇摇欲坠的样子,我就想能不能让拐杖自己站起来?"团队负责人王庆霞的初心朴素而真挚。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4000万老年人发生跌倒,其中15%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而传统拐杖倒地后弯腰捡拾的动作本身就暗藏风险。

  历时三年研发,团队交出了令人瞩目的答卷:采用航空级碳素材料打造的拐杖仅重450克,承重却达150公斤。其核心的自动扶正系统通过高精度重力传感器与记忆合金支架配合,能在拐杖倾斜超过45度时,3-5秒内自动恢复直立状态,完美解决了帕金森、骨质疏松患者弯腰拾杖的难题。

  多维智能防护 构建安全屏障

  这款智能拐杖的"智慧"不止于自动扶正。集成的热敏光敏传感器能在环境昏暗且检测到人体握持时,自动开启3W LED照明;九轴惯性测量单元可实时监测步态,0.3秒内识别跌倒姿态并触发报警;通过LBS基站定位与GSM通信模块,能即时向家属推送位置信息与健康数据。

  "奶奶有一次在小区迷路,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实时定位很快找到了她。"用户家属李女士的反馈印证了产品的实用价值。该系统还能监测心率、血氧等指标,形成健康数据曲线,为远程照护提供科学依据。

  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其创新优势显著:399-599元的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20天以上的续航能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可拆卸收音机等模块化设计更兼顾了娱乐需求。

  校企协同发力 加速成果转化

  作为上海健康医学院师生合办项目,团队充分发挥"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办学特色,与上海正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已申请发明专利(CN112425873A)、实用新型专利及国际专利各1项。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多项大奖。

  目前产品已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周东社区等8家机构完成试点,覆盖538名65-95岁老年人。试用数据显示,92%的用户对自动扶正功能表示满意,87%有明确购买意向。"以前晚上起夜总怕摔,现在这拐杖又能照亮又能报警,儿女也放心多了。"周浦社区王爷爷的感受颇具代表性。

  布局全产业链 助力智慧养老

  团队制定了清晰的市场战略:依托92家教学医院资源建立临床示范网点,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拓展线上渠道,计划三年内实现5%的市场占有率。更长远的规划是构建"5G+健康管理平台",将产品升级为集慢病管理、远程问诊于一体的智能终端。

  "我们不仅要做一款拐杖,更要打造守护老年安全的生态系统。"技术总监何振儒介绍,团队正研发针对视障人群的障碍物识别模块,未来还将引入AI步态分析,实现从辅助工具到预防性医疗设备的跨越。

  这款诞生于校园的创新产品,如今已吸引多家投资机构关注。正如上海健康医学院唐红梅教授所言:"当青春力量遇上银发需求,碰撞出的不仅是商业价值,更是用科技温度守护岁月静好的社会价值。"在老龄化加速的今天,这样的创新实践无疑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青年样本。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2025 携手公益红领菁社会实践|“人生拍卖会” 心理课的心灵解码之旅
  • 铁三处展馆:触摸铁道兵精神脉搏
  • 铁三处展馆:触摸铁道兵精神脉搏
  • 本网讯(通讯员 汤雨晨)为探寻铁道兵精神的时代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湖北一高校铁脉薪传实践团于7月2日下午1点15分走进十堰铁三处
  • 社会实践 2025-07-05
  • 入内蒙古推普架桥,融乡土同音筑童梦
  • 入内蒙古推普架桥,融乡土同音筑童梦
  • 在国家大力推进民生沟通便利化的时代背景下,河南城建学院“丝路同声推普助乡”实践团怀揣使命,分别奔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钢
  • 社会实践 2025-07-04